10月10日起,贵州省黔剧院民族乐团分别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三场名为《风华黔韵》民族音乐会的演出。这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黔剧第一次在中国最高音乐殿堂向人们展示黔剧乐韵,在北京掀起了不小的民族风。

贵州省黔剧院民族乐团这次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国家大剧院的邀请到京演出,是近年来贵州专业民族乐团第一次在国内顶尖表演场所的首次亮相,也是贵州民乐对国庆的献礼,同时其中一场为中央财经学院校庆的表演也让贵州文化走进了校园。音乐会内容涵盖了贵州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和以贵州黔剧板腔为素材的民族音乐新编曲目以及黔剧彩唱,是对贵州各民族地方音乐风格融合提炼后的一种全新演示。

贵州省黔剧院民族乐团由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和省内众多民乐精英组建而成。这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实力雄厚的年轻队伍,近年来在全国、全省各项专业大赛屡获大奖,代表了当前贵州省专业民乐演奏的最高水平,2013年3月,乐团演奏的《苗山情》、《山谷情歌》、《跃龙》等室内乐作品应邀出访澳大利亚演出,受到当地观众和来自世界各国艺术代表团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贵州省黔剧院民族乐团《风华黔韵》民族音乐会分为上下两篇共十二首曲目,上篇由《苗岭喜庆》、《黔韵》、《苗山情》、《木瓢舞曲》、《三月三》、《山鼓》六首曲目组成,《苗岭喜庆》、《木瓢舞曲》等曲目集中表现了贵州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的美好生活。打击乐合奏《山鼓》以木鼓为主体吸收竹筒、簸箕、木瓢等贵州山民生活用具而创编,极具生活气息,《黔韵》则以贵州地方代表剧种“黔剧”的“扬调”、“二板”、“二簧”等板腔为素材编创而成,高胡、唢呐、笙领奏的黔剧声腔黔味十足,以乐器乐化的模拟展示了黔剧板腔多姿多彩的风韵。

下篇由《端节》、《珠郎娘美》、《跃龙》、黔剧《九驿图》选段、《秦香莲》、《水龙吟》组成,下篇开曲《端节》是贵州水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通过乐曲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载歌载舞的喜庆、欢乐的盛大场面。乐曲《珠郎娘美》、黔剧彩唱《九驿图》选段分别选自黔剧《秦娘美》和新编历史黔剧《九驿图》,通过乐曲和演唱来诠释黔剧委婉抒情的曲调。

在这次演出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黔剧乐韵的魅力。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其中在传统戏剧方面,黔剧是最具代表性的贵州本土剧种,黔剧的母体“贵州杨琴”,在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已在贵州出现,经过历代的历史沿革与演变、发展,已具备200年以上的历史。2008年国务院以国发[2008]19号文件批准,6月14日向全国公布,黔剧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黔剧团为该项目的保护单位。

《中国民乐报》曾刊登由民乐专家郭一撰写的评论文章《美丽贵州•黔韵飘香》一文,对贵州省黔剧院民族乐团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技艺与神韵的统一”“作品与演奏的诠释”等方面做了充分肯定。此次演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将邀请在京民乐界专家、新闻媒体等出席音乐会并组织召开贵州民族音乐以及贵州黔剧音乐的专题研讨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