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红梅,女,汉族,1977年生,甘肃镇原人,1995年毕业于甘肃省艺术学校,主攻青衣、老旦,现为中国戏曲现代研究会会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代表剧目有:《黄花情》、《穆桂英休夫》、《铡美案》、《窦娥冤》、《滑油山》、《痴梦》、《桃李梅》、《斩秦英》、等。获奖情况:《滑油山》获“中国绝技绝活”表演奖。《黄花情》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一等奖。省委宣传部颁发的“金飞天奖”。《佟红梅折子戏专场》获表演一等奖等。佟红梅凭借《古月承华》中饰演的胡承华一角,与其他16人,获得了第22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的提名,镇原县秦腔剧团也首次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集体奖”提名。2013年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美若天仙披霞归,声似山泉和凤鸣。见过佟红梅的人,都会为之惊叹:她的确是为戏而生的。回眸她的艺术人生,解读她的心灵世界,又让人由衷地感喟:是信念与执着的相拥,是汗水和泪水的滋养,才真正催开这朵陇上奇梅,在艺术的冰雪里红灿灿地绽放。
小丫绮梦
1977年一个冬意初现的日子,佟红梅出生于镇原县三岔镇寺庄湾村,一个半工半农的寻常人家。父亲在外地煤矿工作,母亲是位赤脚医生。虽有别于一般的农村家庭,但父亲微薄的收入,山区艰苦的条件,决定着他们的生活,与乡亲们并无二致。父亲远在千里之外,无暇顾及家中,在她幼小的记忆里,母亲总是那样辛苦劳累,整天奔波医疗站的工作,还要忙于繁重的家务农活。作为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她似乎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难,小小年纪便成了母亲持家的助手,尽心竭力照看好两个弟妹之外,她还干些家务活计,很小便提着小桶,蹒跚着从泉边打水。特殊的童年生活,造就了她善良淳朴的个性品质,使她养成了知难而进的人生信念。
这个机灵乖巧的大眼睛女孩,从小就有一种出水芙蓉的超凡之美。而她对于美的刻意追求,也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她很小就喜欢打扮自己,照小镜子,扎红头绳,戴山野花,因陋就简,乐此不疲。5岁那年,母亲无意间夸她的外祖母很“俊样”,她疑惑地问母亲,外祖母没有什么好看的呀?母亲告诉她,过去女人的美不看身材不看脸,谁的脚最小谁就最美。这下她记到心里去了。看着自己那双长得几乎已与外祖母一样大的“丑”脚,她“果敢”地开始行动了。她偷偷剪下母亲行医用的纱布,用尽全力将自己的脚丫紧紧包裹。她忍着烁骨的疼痛,追求着属于自己的“俊美”,既使脚丫化脓,母亲闻到异味打问,也佯装不知,从不叫苦一声。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纱布长在脚上,偷偷用水泡脚时,才被突然回家的母亲发现。可惜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她那冰肌玉骨的双脚,因为爱美而丑陋,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也许是生在大山深处的缘故,她对外面的世界,有着特别的敏感和好奇。每年镇上几天传统庙会,是孩子们最欢乐的节日。佟红梅跟着母亲上街看戏,那绚丽多姿的神秘舞台,演员们精彩悦目的表演,强烈冲击着她的心灵。她似乎是第一次看戏,就深深爱上了戏曲艺术。她睁大眼睛,敞开心扉,将演员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融入自己的记忆和情感之中。她大胆地爬上舞台,偷偷地躲在幕后,跟着演员的脚步,看他们如何化妆登场,怎样做功练唱,可曾打闹玩耍,吃啥样饭喝啥子汤。
佟红梅从小就喜欢听母亲唱歌谣,跟着母亲跳简单的舞蹈。寺庄湾小学与医疗站一墙之隔,学校没有女老师,男老师又都没有什么文艺特长,碰到过节举办文艺演出,母亲经常被小学请去排练节目,母亲 给学生们教的歌曲舞蹈,她总是第一个学会,成了这些大孩子的领舞领唱者。待到7岁上了小学,“六一”儿童节那天,佟红梅登上了三岔镇的戏台,她清纯端庄的模样,落落大方的神态,清脆彻亮的嗓音,一声断喝,几句清唱,不到两分钟的秦腔表演,把所有观众都震住了。那是她第一次参加演出,长久而热烈的掌声,至今仍在她的耳畔回响,也将她纯真的稚子之心,永远留在了舞台上。
“我要去唱戏!”这个坚定的信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演出的增多,逐渐在她心中扎下了根。11岁那年,父亲调回方山乡工作,她便转到方山念书。县秦剧团在方山演出期间,她场场不拉,“奉陪”到底。她大胆地找到团长,说她想学唱戏,未经人家许可,开口就表演了自己学来的唱段,令在场的专业演员大吃一惊,都夸她是个好苗子。她向父亲表明要学戏,气得父亲打了她一顿。她跑了十几里山路求助母亲,也未得到明确的支持。但她决心已定,她糊弄团长说家长同意学戏,毅然弃学爬上接送演员的汽车,头也不回地追梦而去。
艺途艰辛
虽然心中充满强烈的渴望,但从专业角度讲,佟红梅还只是一张白纸。她没有什么基础,啥都不会,想成为剧团中的一员,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剧团本身条件不太好,她的吃住都成了问题。好在她有一位可靠的亲戚,将她暂时收留下来。更为幸运的是,当年剧团退休职工张晓霞正开办一个戏曲学校,佟红梅便进入到这个戏校学习。
戏校在县城北山上,条件非常简陋,校舍是租用群众几只破旧的窑洞,练功也没有专门的地方,只能在一个场院进行,学员住的是麦草通铺,夏天特别潮湿,满床都是可怕的虫子,把学员咬得全身疼痒,当然最难熬的是冬天,窑洞里像一座冰库,冻得学员难以入睡,晚上又常常冻醒,而他们吃的饭,几乎顿顿是白菜煮盐巴的大锅菜。校长是一个很敬业的人,对教学非常负责,对学员尽力关心照顾。佟红梅在44个学员中,年龄最小,也是最刻苦用功的一个,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丝不苟地练功,即使隆冬腊月,她也起早贪黑,瘦小的身躯在冰雪中舞动,显露出非凡的进取精神。这样出色的学员,当然得到校长的疼爱,她在各个方面对佟红梅偏吃偏喝,一心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好演员。而几位当老师的老艺人对佟红梅的期望,则更多地寄托在皮鞭上。在他们看来,名角是“打”出来的。稍有走神,唱腔走调,动作走样,皮鞭就狠狠落下,有时竟打得她皮开肉绽,手上白骨外露。这种近乎残酷的教育,使佟红梅练就了非常扎实的功底,为她后来在艺术上出类拔萃,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1990年元旦,镇原县秦剧团举办专场戏曲晚会,邀请戏校也出一个节目。这是戏校第一次向全县人民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和学员都非常兴奋。汇报演出当然要上最好的演员和最好的节目,经过研究,决定由佟红梅出演秦腔名剧《三滴血》中虎口缘唱段。第一次登上真正意义上的舞台,佟红梅激动万分,演出前一个晚上,她高兴得彻夜未眠。待到演出的大幕为她徐徐拉开,小小年纪的她轻移莲步,勇敢地迈向梦想中的舞台,那俊美的扮相,优美的唱腔,把所有观众都征服了,掌声掀起层层波澜,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她只是配戏,但她一出场就成为一颗耀眼的童星,也成了这台晚会的真正主角。演出刚刚结束,县秦剧团团长贾明找到张校长,夸她培养了一个“台柱子”,向她转达县长的嘉许和意见,宣布佟红梅被剧团正式录用。3天后,佟红梅办完相关手续,成为县剧团一名职业演员。
在镇原名角樊丽的悉心传带下,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演出实践,佟红梅的演技逐渐入门,走向成熟。虽然由于年龄小,个子低,她演得都是配角,但她在观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佟红梅并没有因此而陶醉,更没有停止向高的层次冲刺,她深知自己需要更为正规的培养,才能实现心中那个绮丽的梦想。1991年,正当她在镇原声名鹊起时,她却自筹学费,打起行囊,毅然离开了刚刚走热的舞台,到甘肃省艺术学校全面深造。
在这个享誉西北的艺术人才摇篮里,佟红梅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她一心扑在学业上,全面学习文化知识,悉心钻研戏曲理论,刻意苦练演艺技能。在艺校三年多时间,她几乎每天都在5点钟前起床,偷偷从窗户钻入排练厅,在一片漆黑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拿手绝活,使她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优秀演员。尤其幸运的是,佟红梅在艺校碰上了慈母般的邹蕊莲老师,她将自己探索戏曲艺术一生的心血,毫不保留传承给了这个得意弟子,先后编排了《拾玉镯》、《藏舟》、《斩秦英》、《断桥》等许多经典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在邹老师的精心雕琢下,佟红梅这个来自农村的乡土疙瘩,终于变成了一块光彩照人的美玉。在1995年省艺校毕业班举办的汇报演出中,佟红梅被省陇剧团领导一眼看中,不久被正式分配到省陇剧团工作。
戏比天大
佟红梅从小酷爱戏曲艺术,演戏是她的全部梦想,是她的执着追求,是她的人生希望所系,更是她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正是凭着这份献身艺术的热血情怀,她把戏比天大的哲学命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陇剧艺苑中一朵怒放的耀眼新蕾。
在旦角如云的甘肃省陇剧团,佟红梅以扮相端庄娴雅,音质响遏行云,表演注重性格刻画,戏路不拘一格等优势,很快就站稳脚跟,逐渐脱颖而出。陇剧团的领导和导演慧眼识珠,让她在不少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如大型秦剧《桃李梅》中的主要人物封氏,《窦娥冤》中的窦娥,《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穆桂英休夫》中的佘太君,《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佟红梅集青衣的唱腔,彩旦的身段,花旦的表演于一身,以其超越自我的非凡勇气,成功刻画了一个个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
1998年,佟红梅为《雷通霞折子戏专场》中的《探窑》配戏,扮演王宝钏之母。这是一场专为第13届“中国现代戏年会”准备的重要演出,而且是为雷通霞申报中国戏剧十六届“梅花奖”。她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甘作绿叶衬花红,把相国夫人胸怀天下的不凡气度与怜惜女儿的平凡母爱,刻画表演得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与主角相互映衬,配合得天衣无缝,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戏剧界的领导和专家们看完演出上台接近时,才发现她竟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丫头片子,一致连连称夸说:“没想到,不容易,很难得”。
《滑油山》是一出唱做并重的老旦戏。老妇刘清堤是一心向佛,并送儿子目连出家为僧,然而正当她在佛堂诵经时,却被勾魂小鬼捉拿到了地狱。她是冤枉的,这出戏表现她步入地狱之门后对冤情的倾诉。虚幻的地狱,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佟红梅把刘清堤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演。一出场,用颤巍巍的台步和紧张恐惧的眼神,表现大祸突降时惊恐万状的心态;望乡台回望家乡,用“停、投、拨、顾”四个强烈动作造型,表现她对人生留连与向往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儿子的思念;过奈何桥时的如履薄冰、心惊肉跳,过桥后长长的“跪滑”和“抢背”,生动表现路途的艰难险恶。特别在押上滑油山后,站在高台缓慢地下腰,高台落地接“扑虎”,最后以一个干脆利落的“僵尸”结束。通过这些节奏鲜明、动静相映的高难度技巧动作,来表现人物的苦难和抗争。同时,这些动作都是在声情并茂的唱腔中进行的,载歌载舞地抒发悲愤、思念、挣扎、绝望的感情,让听觉和视觉同时感受,给观众以较强的审美愉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排练高台倒扑虎这个高难动作时,一次她不慎面部直接摔在地上,差点将眼珠磕出,眼球充血长达一个多月。但为了给陇剧和陇原争得一份荣誉,在香港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国“绝技绝活”表演大赛上,她将高台由1.4米加高到2.4米,倒下时空翻达到540度,这个体操运动员完成都有相当大风险的高难度动作,她经过千锤百炼,竟然顺利完成了,由此也一举获得了表演金奖,可谓名震香江和中国戏曲界。
《黄花情》是一部大型陇剧现代戏,是近年来省陇剧院推出的金牌剧目。这是佟红梅首次在一部大戏中担纲主角,而且又是她很少涉足的现代戏。由于剧情的时间跨度长,人物塑造从青年到中年接近老年,表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佟红梅勇敢接受现实的挑战,她悉心研读剧本,深入基层了解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把现代农村生活与她所饰演黄花进行心理对接。作为一部陇剧现代戏,要求演员既要演活现代人,又要具有戏曲特征和陇剧特色。佟红梅在陇剧著名导演钟汉秋、王青的启发帮助下,知难而上,细心体会,反复揣摩,终于成功地让一个充满苦涩人生、敢于叛逆传统观念、热情追求美好生活的农村妇女形象,鲜活地树立在戏曲舞台上。佟红梅在《黄花情》的表演中,以自然流畅的表演,韵味动情的唱腔,刻画了一组不同年龄段的黄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刻画上,细致入微,合情达理,感动了每一位观众,也征服了每一个评委。2002年,《黄花情》获甘肃省戏曲表演金奖。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黄花情》获剧目奖,佟红梅获演员最高奖“优秀表演奖”。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她又获得表演一等奖。一部名不见经传的《黄花情》,让这个黄毛丫头获得一大筐金灿灿的荣誉。像在南宁这样极具艺术潜质的南方都市,《黄花情》也受到观念的空前热捧,场场爆满,好评如潮,这是陇剧有史以来受到最具梦想般的礼遇。
立雪孙门
京剧是中国之国粹?是戏曲表演艺术的灯塔。佟红梅对京剧艺术一向神往,她非常崇拜中国戏曲界的传奇人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老师,梦想拜这个荀派艺术传人为师,汲取她的艺术精华,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当她看到孙毓敏那如梦如幻的《痴梦》时,更坚定了投身孙门的决心。
她只身来到北京,来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找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孙毓敏老师。可是作为一院之长,孙毓敏日理万机,根本无暇顾及校务之外的一切事情。在简陋的院长办公室,她们初次见面了。
孙毓敏问她:请问您有什么事情?
佟红梅回答说:我是从大西北来的,是一名陇剧演员,我想跟您学《痴梦》这出戏。
孙毓敏说:什么?什么?京剧不外传你知道不知道。你是国家几级演员?
佟红梅回答:我现在是三级演员。
孙毓敏说:三级演员也来跟我学戏,我连一级都教不过来呢,我真是没那个功夫,您请回吧。
这大概就是最初佟红梅拜师的真实情景。孙毓敏还要应付许多人,佟红梅只好退了出来。她早知道孙毓敏善良重情,吃了这顿“闭门羹”,全当老师对她求学心志的考验。她就近找了一个宾馆住下,下午又到孙院长办公室外等候。下午6点下班,孙毓敏发现她还在等待,面色就和气起来。佟红梅趁机上前说:“孙老师,您就听我唱几腔吧。”
孙毓敏是一个德艺双馨的风范大家,曾历经了多少人生的沧桑磨难,她非常有爱心和同情心,经佟红梅这样一求,她心就软下来,对佟红梅说:“这样吧,明个儿7点在操场上你吊吊嗓子。”
第二天6点多钟,佟红梅就到指定的操场等候。7点多一点,孙毓敏如约到来。佟红梅唱了一段《白蛇传》里白蛇的一个唱段。孙毓敏为之一震,连夸她嗓子好,还说京剧和陇剧不同,主要是用鼻音和共鸣。她让佟红梅做几个动作,佟红梅没有顾及自己穿着高跟鞋,一连做了七个前跳,一个抢背,一身特意进京拜师的新衣服沾满了尘土。
陪同孙毓敏来的几位都被佟红梅的土冒惹笑了,孙毓敏脸色一变,声音大得吓人训斥:“你们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然后转身拉住佟红梅的手问:“你多大了?”佟红梅回答:22岁了。孙毓敏慈爱地为她边拍土边说:“你怎么傻不拉叽的,你随便踢踢腿就行了,干吗把衣服弄成这样。”佟红梅回答说:“我真想拜您为师,您就收下我吧。”孙毓敏说:“我收下你,但你不能做弟子,我只能指点指点你。”
孙毓敏没有立即给佟红梅传戏,而是让她写对《痴梦》的人物分析。佟红梅认真分析理解,每晚都写到深夜才休息,可是一连三天,她都未交上答卷。第四天,孙毓敏到外地出差。佟红梅一遍一遍研读剧本,反复回味自己以往扮演人物的不同性格,深入到封氏的内心世界进行理性解读。第七天孙毓敏回来,佟红梅恭恭敬敬交上她的作业。孙毓敏问她什么文化程度,夸这是她的学生中写得最好的一个。
通过了这次“入学考试”,接下来一切都是那样顺畅。孙毓敏这位可敬的大艺术家,冒着40多度的酷暑,将只有40分钟戏,为佟红梅排练了7天。一连几天直到中午1点多,孙毓敏才排练结束,简单吃上一个盒饭,又接着一招一式手把手、心贴心地教她。佟红梅在万分感动中,将孙派代表作《痴梦》,完完整整嫁接到陇剧艺术上来。艺术学院学生用半年时间才可学成的一出名剧,佟红梅以其极强的悟性和拼搏精神,一个星期就圆满完成。孙毓敏为此破例让佟红梅这个非京剧专业的演员,特意为戏院学生进行专场演出。对一个“俗家”弟子而言,这可是最高褒奖啊。
当佟红梅告别恩师的时候,一腔柔肠的孙毓敏抱着佟红梅热泪纷飞,并正式宣布收下这个学生。佟红梅荣幸万分地成为孙门海内外50个弟子之一。而她学来的《痴梦》,也成为自己一个最重要的看家节目。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佟红梅以《痴梦》为主打的个人折子戏专场演出,荣获了表演一等奖。
我心永恒
陇剧是一个新兴剧种,在表演等逐多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作为一名年轻的国家二级演员,作为黄土地上顽强生长起来优秀陇剧艺人,佟红梅深知自己所担负的神圣历史责任。
在排练《滑油山》期间,她放弃了难得的出国访问演出。而为了排演《黄花情》,她又两次毅然放弃做母亲的机会。每次都是早上作完手术,下午她又坚强地出现在排练场上。为了她深爱的艺术事业,她付出了一个女人最惨重的代价。
让她引以为荣和深为感动的是,她成长的每个过程中,都得到许许多多宝贵无私的帮助。她记得小的时候在县剧团演出时,剧团转演到哪里,母亲就跟随到哪里,每次总是步行几十里山路,送来她最喜欢吃的干粮;她记得邹蕊莲老师对她的倾心培育和无私关爱,多少次时过中午怕她挨饿,就将老头子打发到街上将就一顿;她记得陆淑绮等导演和团领导对她一次次的莫大信任和坚定支持;她更铭记着那些热爱她的观众,从陇原大地到大江南北,从繁华都市到偏僻乡村,从绿色军营到矿区井下,那情到深处的泪流满面,那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是发自内心对她的认可、期望和祝福,为她灌注了多大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啊!
佟红梅说,为了陇剧,我心永恒!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