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戏文演”是提高武戏演出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切带“武”字的演员必须认真重视,坚持力行。前辈武生杨小楼和盖叫天是武戏演员中的泰山北斗,他们各有千秋的“武戏文演”也为后人树立了鲜明的学习榜样。
我在三十年代曾连续六年跟踪观摩“国剧宗师”杨小楼前辈的演出,时隔五十多年仍对他塑造的人物记忆犹新。杨宗师那时只五十多岁,由于嗜好鸦片使他过早衰老,在演出中已明显地力不从心了。尽管如此,他的身段动作以及武技虽少而精,运用的又恰到好处,好象把少量的精钢用在刀口上,锋利丝毫不减;他的唱,似龙吟,如虎啸;他的念,字清韵美,出于心弦;他的神情重点表现在一双朗若明星的"丹凤眼"上。借用侯喜瑞前辈的话说:“我和小楼演《连环套》在‘拜山’那场戏里,他那慑人胆魄的眼光我都不敢正面而视……”
杨宗师正是结合剧中人物运用精湛艺术“武戏文演”,把一个个或正或反,或神或妖及长靠短打等各类角色都演得出类拔萃,令人叹服--这应是他博得“国剧宗师”之称的原由。
另一位“武戏文演”的大师是风格迥异的盖叫天。要说盖老的天赋条件比杨宗师相差太远了,没有一条好嗓子。但盖老是敢于攀登艺术高峰的有心人,他以勤补拙,扬己之长,在深挖人物、钻研身段、创新技艺等方面苦下功夫,用他自己的话说:“让剧中人物的灵魂附我体”,“使神形在舞台说话”。盖老特别强调人物的神情、气质、风度和韵味,在舞台上瞬秒之间也不能“断了线”(游离于剧情之外)。每招每式,或站或坐都要精雕细刻,给不同的人物分别塑造出最完美的艺术形象,虽与雕塑珍品对比也不应较之逊色。尤其可贵的是盖老具有过硬武功和惊人绝技却不单独卖弄,只是把这些作为特殊手段为剧中人物服务。盖老这种琳琅满目式的"武戏文演"同样也满台生辉。(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