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最负盛名的剧本《在底层》影响了中国话剧近一个世纪,但俄罗斯版的话剧《在底层》此前还从未与中国观众见面。昨晚,这一遗憾终于在天津得到弥补,莫斯科高尔基模范艺术剧院将这出保留剧目原汁原味地搬上天津大剧院的舞台,带领观众以戏剧的名义重温了高尔基的不朽作品。

《在底层》由高尔基创作于1902年,是他以深切的无产阶级关怀视角创作的一部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代表作品。自1930年夏衍翻译为《底层》引进国内以来,《在底层》对老一辈中国戏剧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柯灵、师陀将其改编为剧本《夜店》,分别由焦菊隐和黄佐临搬上了戏剧舞台和大银幕,茅盾就曾经撰文评论说:“《夜店》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有其现实意义。这是它之所以能使观众情不自禁地为之喜怒爱憎的原因……这证明了高尔基的现实主义的伟大,时间和空间都不能限制它的影响。”在俄罗斯戏剧界,最早的话剧《在底层》正是由莫斯科高尔基模范艺术剧院的创办人之一、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并亲自主演。如今,《在底层》已成为该剧院的保留剧目之一,这一版本也被认为是较有代表性的。

《在底层》聚焦于20世纪初俄国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时,一家地下室改造的客栈里蜗居着小偷、妓女、过气演员、钳工、流浪汉、落魄贵族等十余个底层小人物,将他们的渴望和挣扎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昨晚,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一个简洁而不失寓意的舞台,四张狭长的上下铺床平行放置在舞台上,每一个角色的床位都如其在原著中的地位一样不分高低,连服装也全部为浅灰色,将这些“在底层”的小人物平铺式地呈现出来。当剧中夜幕降临时,这些衣着相似的角色手舞足蹈地穿梭在冰冷的铁架床间,就如在社会这座大监狱笼罩下的一座牢房,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凸显了全剧的主题。另一方面,这样的设置使所有房客自始至终都活动在舞台上,当某些角色有对白时,其他角色就作为背景人物存在,或旁观,或漠视,或起哄,或嘲讽,进一步丰富了表演的层次感。

莫斯科高尔基模范艺术剧院以继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传统为特色,该剧院演绎下的《在底层》也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标准俄罗斯“话剧”。舞台呈现仅仅作为该剧的一部分,大段富含戏剧冲突的对白才是演出的主体。舞台上的十几个角色没有明显的主角,却又人人都是主角,是一部最标准的群戏。演员们从角色本身的处境和情感出发,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娴熟的配合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可信的角色,并展现了他们之间冷漠的关系,对房客贪婪至极却无时无刻不受着来自妻子杀身威胁的房东科斯德廖夫,被困在三角恋中又眼睁睁看着心上人遭受虐待的小偷,用伪善的谎话劝说他人沉浸在幻想中的云游者卢卡,唯一有所觉悟却从不去付诸行动的流浪汉萨京……十余个人物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络,而这张网络因为恰到好处的舞台和表演处理而显得脉络清晰,引人入胜,带领观众跨越了时空的障碍,深深沉浸于高尔基所打造的艺术世界中,彰显了一部成熟代表作的实力。

今晚,《在底层》还将再演一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