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晚,黄盈原创话剧新作《语文课》的首轮演出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落下帷幕。自5月21日首演开始,《语文课》17场演出场场满座,更应观众需求在六一当天加演一场,观众中不乏毕业多年的同窗,“战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正在中学就读的学生。在8日晚的收官演出中,几位刚刚从高考考场上走下来的学生赶到现场观看,与台上演员积极互动。

没有标准答案的《语文课》 

《语文课》由7个演员在舞台上讲述、演绎关于语文的各种故事,但每一段讲述、每一曲故事都没有闭合的结尾和确定的结论,讲完即止。对于该剧结构,黄盈曾经表示,“拿‘语文课’说一些观点的时候,难免变成在上语文课时很不希望出现的状态,就是会有标准答案和中心思想。最后我决定放弃叙事,放弃掉固有的东西,把整个演出变成了一个课堂,把决定权交给大家,让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样一个“台上人演台下人故事”的作品牵动着每一个接受过语文教育的人,网友叮咚婧婧发微博表示“我记得冯老师会把课文的结构画成一棵大树,在话剧《语文课》现场,冯老师就坐在我右边,我期待在这次作业完成后,冯老师还能给我一个大大的优。”网友神外千千也发微博说:“今天和小学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来人艺看了‘语文课’。时光飞逝,年华易老,不变的是见面后谈到往事的会心一笑。最后结尾时的考试题目是‘我的语文老师’,我看着身边的她,写下‘时间好像回到了二十年前’。”

高考生:进剧场完成“最后一课”

纵观《语文课》的首轮演出,老师、学生等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观众尤其多,人教社教材编辑室的老师在看过语文课之后发表博文说,“当前对于语文教育这个话题时常充满了质疑和纠结,但这部戏里只是将这一部分的内容延展为开放性的思考,并无全盘否定之意,相反,通过几个轻松、温暖的回忆片段,让观众微笑着对曾经的语文课、曾经的语文老师、对经历的过往的一切,充满了敬意与感激。”此后又有,来自《儿童文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和北京多个中学的老师观看了该剧。

在首轮最后一场演出中,现场出现了几位特殊的观众。他们下午刚刚从高考课堂上走出来,晚上便走进这样一个特殊的课堂,在人艺实验剧场完成自己12年学习的最后一课。在古文互动环节,有位高考生还当起了考官,抽出《岳阳楼记》中的选句考察演员。这位学生表示,“话剧《语文课》才是自己12年学习经历的最后一课,看着台上的演员们回忆关于语文课的经历,想一想刚刚过去的高考,我开始觉得高考不是评判成败的唯一标准,无论考试结果怎样都会积极面对以后的生活。”

观众感受:世事变迁,初心未改

怀旧、欢乐是所有观众看《语文课》最直接的感受,除此之外,《语文课》是否只是一堂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如今舞台上关于“买房难,买车难,求职难,结婚难”的话剧比比皆是,让人不得不自问“年轻人所有的思想都是由物质生活的优劣来决定的吗?”而《语文课》选择以以趣味横生的姿态走入剧场,又带着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走到剧场之外。剧场“游戏”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其轻松的形式本身。王女士这样分享自己的感受:“长大成人后,教我们立人、教给我们‘肉食者鄙’的语文课,荒废不得。”

很多观众在看完《语文课》之后提及“初心”二字,网友@饭祷爱感慨地说:“我们熟练掌握地球和火星的文字,在中英语之间随意切换,却早已不记得人生里写下第一个字时颤抖的笔划和认真的小手。偶尔想起曾经的语文课本那些做人的道理、语言的艺术,却连歉意的涟漪都不再泛起。因为其实随波逐流而来,一路最该致歉的人,是迷失的自己。但回头细想,十三年世事变迁,也算看过些淋漓鲜血,也算过了些惨淡人生,起码,我们仍有这一份关于专业的初心未改。”

舞台上的演员讨论“语文课”

舞台上的演员讨论“语文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