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报道:伴随着激昂的音乐,昨日上午,由任流担任编剧的大型话剧《少年冼星海》 在南海区文化馆730剧场宣告启动,国家一级演员吴元标携手剧组主要演员同时亮相。

该剧由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海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南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南海区文化馆承办,南海区戏剧家协会、南海区曲艺家协会、广东戏剧舞蹈职业学院协办,计划于今年6月下旬与观众见面。


  冼星海祖籍广州番禺,出生于澳门。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共作歌曲数百首。

“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于1924年随母亲来到佛山,在华英学堂(后改称华英中学)读书。”在话剧《少年冼星海》的开排启动仪式上,编剧任流述说了冼星海与佛山的渊源,《少年冼星海》一剧,反映了小星海与少年八音班的一段情缘。

当年,由基督教循道会设立的华英学堂,坐落于叠滘村旁。叠滘村是十番之乡,每年节日或庆典,华英学堂的师生都听到十番乐声。就读于该校的冼星海,每逢放学或假日,都走到叠滘村观看十番。后来,他深入到民间,常到八音班去欣赏八音。

今年是冼星海诞辰11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副局长蔡楚茹说:“此时排演这部话剧,很有历史意义。冼星海将南师和粤曲文化融入他的音乐创作中,并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市文联对大型话剧《少年冼星海》的排演、制作和演出十分重视,多次听取剧组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逐一过问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而且事事尽快尽心办理,使整台戏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市文联主席杨凡周说:“《少年冼星海》 除细致刻画少年冼星海的奋发向上和仁爱魅力外,也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民俗文化的生机与蓬勃,是一部接地气、充满正能量的话剧,对提升本地文化形象有重大意义。”

据悉,《少年冼星海》 剧组早已成立,老、中、青、少四代集结的话剧演出团队,阵容强大。其中,大部分演员来自南海区戏剧家协会、南海区曲艺家协会,国家一级演员吴元标、知名演员鲁牛和贾健美等倾情加盟演出。广东戏剧舞蹈职业学院的十多位同学扮演八音少年乐手。

全剧描述了冼星海的正直真诚、勤学苦读、品学兼优、爱国爱乡、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助人为乐、热爱音乐、崇仰民间艺术,以及胸怀远大理想等高尚德行,是启迪和激励广大儿童、少年和青年的一部生动、好看、有益的大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文化工程。

任流:冼星海从骨子里注入了岭南文化

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报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昨日,在大型话剧《少年冼星海》开排的启动仪式上,该剧编剧任流激情澎湃地演绎了一段冼星海的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

作为佛山本土文化创作者,任流的所有文艺创作,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和戏剧作品,都是以佛山历史文化和佛山民俗文化为素材的。话剧《少年冼星海》创作于冼星海诞辰100周年。10年后终于能搬上舞台,他很激动,也很感恩。会后,佛山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为什么会想到创作话剧《少年冼星海》?

任流:早在20世纪70年代之初,我所创作的话剧《换牌》,由于《南方日报》、《广东文艺》以及广东人民出版社要及时发表和出版,我住在广东省文联旧楼一个多月,日夜修改,其间认识了广东音乐曲艺团演奏名家——“喉管王”梁秋先生。梁秋是佛山人,10岁时到佛山八音班当学徒,他比冼星海小两岁。他说:当年,佛山有少年八音班,冼星海常在假日到少年八音班去,有时还参与演奏,与少年八音班的少年乐手情如兄弟。梁老的这番话,成为我日后构思《少年冼星海》剧本的缘由。

记者:在剧本中,您着重表达冼星海的哪些品质?

任流:为写这个剧本,我访问了多位八音老乐师,搜集更多有关素材;经研读发现,冼星海从骨子里注入了岭南文化。他有两部大合唱都融合了珠江三角洲的音乐元素:《顶硬上》糅合了流行于广州、佛山等地的搬运工人的劳动号子;《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糅合了南狮锣鼓激昂的节奏……当然,整部戏更着重于表达品学兼优的冼星海的爱国、爱乡、爱民的情怀,崇高信仰和远大理想。

记者:《少年冼星海》写于10年前,为什么至今才能搬上舞台?

任流:在这部戏中,需要十来位少年八音乐手。而在10年前,能够演绎八音的少年乐手并不多。随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这种现象得到改善。

佛山日报记者:您认为现在排演这部戏,其当下价值是什么?

任流: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台戏尽管表现的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少年生活,但是很接地气,老少咸宜,让人喜闻乐见,而且很有现实意义,启发和励志今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