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宝戏级”喜剧《燃烧的疯人院》,将在本周日结束首轮演出。这部话剧既不抒发大爱,也不讲社会问题,它只是安静又疯狂地讲好了一个故事。相信喜欢戏剧的观众朋友不会错过这样一部精彩的作品。

疯男疯女齐亮相

《燃烧的疯人院》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喜剧,主题涉及我们所谓的“特殊人群”——精神病患。故事发生在一个曾被烧焦的剧院内,一群病人为了排演莫扎特的歌剧而聚集到一起,从互相的扭打、争闹、埋怨、猜忌等戏剧性的冲突,到最后演出和道别,他们最终完成了一场超越歌剧艺术意义本身的表演,而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尽管如此,作为本戏中为数不多的与疯子们打交道的正常人,男主角路易斯却是吃尽了苦头。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导演路易斯所面对的“演员们”都有哪些症状:

亨利,自闭症、躯体化精神障碍患者。发病症状况表现为,口吃、面部抽搐、左臂瘫痪。

樱桃,严重暴食症加暴躁症患者。发病时食量超过正常人,对食物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望。

罗伊,躁狂抑郁症患者。发病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症状。

道格,纵火癖患者。发病症状是通过纵火获得强烈的心理满足感,甚至产生性快感,同时伴有轻微暴力倾向,完全无视他人感受,只沉浸在自我满足中。

茹丝,强迫症患者。发病症状表现为对语言概念非常敏感,任何人的表述、形容和命令必须精确,一旦出现摸棱两可的情况就会无法忍受,直到要求对方给出自己可以接受的清晰无误的表述。

扎克,自恋型人格患者。发病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极其亢奋,行为受幻觉支配,幻听幻视,性冲动强烈。因极度自卑而导致得自恋型人格。

看看病例簿都觉得这些病人难以招架,那这部剧的男主角是用怎样的方法,让这些精神病患者参与到莫扎特歌剧表演中的呢,具体细节还得你亲自来现场观演,才能的出结论。   

戏里戏外观人生

说到70年代的精神病人作品我们会先想到《飞越疯人院》。拍摄于1976年的《飞越疯人院》对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精神病院可以算是很真实的描写,病人完全没有人权,虐待时有发生,治疗方式单一,最有力的工具就是所有人都害怕的电击治疗。而对精神分裂症的终极治疗方式就是McMurphy(男主人公)最后所接受的额叶切除手术。

在《燃烧的疯人院》也有相当篇幅的讲述电击治疗和额叶切除手术的戏份。大脑每个半球分为四个叶,额叶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大约占1/3体积,切除以后人会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这在现在看来绝对是极端不人道的手术,可是当年手术的创始人Moniz却因此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自从这本书问世以后,全世界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滥用电击治疗及虐待精神病人的运动,通过了限制精神病院权力的法律条文,精神病人的生存状况才得到很大改善,这当然也包括澳大利亚。

这部《燃烧的疯人院》描写的是1971年的澳大利亚,当年澳大利亚的激进人士正在进行反战游行,所谓“墙外人声鼎沸,墙内寂静如春”,对于这些病人们,外面发生的具体是什么并不那么重要。在精神病人的世界里,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他们最知道什么叫做干好自己的事情,你会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些人类最单纯的原始的行为和欲望。而这些人的点滴成长与改变,也会成为最令观众动容与铭记的情怀。  

相信当你看完这部关于“特殊人群”的话剧后,会更加的热爱你的生活,会更加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会以更为坦然的心态去面对遇到的困难。让《燃烧的疯人院》燃烧你我的热情,一起与凡木戏剧工作室共同去经历一段疯狂又感动的时光。   

演出日期:2015年5月6日——5月24日

二轮演出日期:2015年6月17日——7月5日

每周三至周日晚 19:30

演出地点:西区剧场(北京西城什刹海护国寺街85号护国新天地4F)

票 价:60(学生票) 100 160 260 300(160×2)

380 400(260×2)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