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琴戏是一个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兴剧种,前身为被当地人称作“本地书”的说唱艺术———翼城琴书。上世纪五十年代,县文工团尝试用琴书形式排演了现代戏《袁天成革命》。1973起,翼城县曲艺宣传队开始采用由角色扮演人物的戏曲演出形式,并在以后的演出中,对音乐唱腔的改革,在原有扬琴、四胡、三弦等伴奏乐器基础上,增加了马锣、板鼓等打击乐,逐渐走向戏曲化,正式确定了“翼城琴戏”名称。1980年,排演了第一个戏曲剧目《张古董借妻》。1982年,在县曲艺宣传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翼城县琴剧团,人员53 人,主要演出区域为运城、临汾及河南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翼城琴戏的板式有[慢板]、[紧慢板]、[飞板]、[二八]等,音乐悠扬婉转,适合演出才子佳人故事戏。琴剧团成立之后,注重剧团剧目的建设,除了演出琴书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张古董借妻》、《墙头记》、《杀狗记》之外,还移植改编了《桃花女》(连三本)、《贤良传》、《赵五娘吃糠》等剧目,创作了《家风》、《慈情》(《红指甲媳妇黑指甲婆》)、《风流媳妇》、《酷情》、《巧凤》、《老板艳事》、《老少换》等一大批反映现代生活的现代戏。
尤其可贵的是,在1984 年,剧团自编自演的、富有乡土气息的现代戏《家风》,获得了临汾地区现代戏调演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之后,该剧连续演出千余场,受到了文化部表彰。1999 年,琴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慈情》(后改名为《红指甲媳妇黑指甲婆》), 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国成立五十周年演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