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戏剧国宝”的泉州打城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泉州市天乙打城戏剧团受香港康文署的邀请,将于6月23日至25日在香港大会堂剧院参加2015中国戏曲节,为香港市民带来三场专场演出。演出的是打城戏的传统代表剧目《目连救母》(上、中、下三本)。据介绍,这出《目连救母》集戏曲、舞蹈、杂技、武术于一身,保留多种传统的开台仪式,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及“吃火吐火”、“吃纸拉肠”、“耍铙钹”等精彩的特技表演。

此次,原泉州市天乙打城戏剧团赴港演出对宣传泉州戏曲文化,提高泉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在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探班时,演员们正在排练《四海龙王贺寿》,为观音菩萨贺寿的诸位神仙出场,先是数人在舞台上翻腾跳跃,后有四海龙王齐上阵……打城戏能够重新登上舞台,实属难得一见。

许多人或许听说过打城戏这个剧种,但真正观看过的人应该不多,由于各种原因,这种传统的戏剧表演已经鲜少露面,舞台后面上演的一切更是难得一见。打城戏的后台,对观众而言,神秘而多彩,对演员而言,这里是从自我到角色的缓冲空间,也是由今及古的时空隧道。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会依循着沿袭百年的规范,在大幕之后有条不紊地进行。

泉州市天乙打城戏剧团虽然在七年前就已解散。但此次受邀参加中国戏曲节的演出,打城戏唯一国家级传承人吴师傅实感荣幸之至。恰逢“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吴天乙师傅以吴天乙打城戏传承中心为班底,找回了早已分散在不同工作岗位,阔别舞台多年的弟子们,在兄弟剧团的帮助下,重组团队在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排演了《目连救母》上、中、下三本演出。如此大规模的演出,对一个已经解散的剧团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幸而,在全体艺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闽南文化爱好者的支持下,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并获得广泛好评,有些外地戏迷甚至打着飞的特地赶来泉州观看此次演出。

为了弘扬该戏种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更多的香港市民了解打城戏这一濒危的戏种,原天乙打城戏剧团的演员们在结束表演后,没有顾上休息又重新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吴天乙夫妇更是没日没夜地在台前幕后做指导。

打城戏简介

打城戏又称法事戏、和尚戏、道士戏,流行于以福建泉州为中心的闽南方言区,是清代中叶由民间宗教仪式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戏剧。不少戏曲界和舞蹈界专家乃至外国的学者专家都曾对打城戏的存在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打城戏保留的一些表演形式,在福建乃至全国都比较少见,完好地保存了道教仪式和民间习俗。比如,演出中,打城戏音乐唱腔在道情、佛曲基础上,融合了南音和傀儡调,剧目以宗教剧、神话剧和历史剧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目连救母》、《西游记》和《李世民游地府》等。此外,还保留戴面具表演、“耍弄铙钹”、“吃火吐火”和“南少林武术”等技艺,此外,它还有其他剧种所没有的“开大笼”,里面装关表演各种类型舞蹈节目的衣套,可随演随用。既有地方特色,又有自己风格。正因打城戏独特的文化魅力,它还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为中国戏剧赢得了巨大的声誉。2008年6月,打城戏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声音

吴天乙(打城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对于打城戏目前面临的困境,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一个传统剧种来说,有人演、有人看,这个剧种才能生存下去。如今打城戏的演出市场出现恶劣竞争、假冒剧团以打城戏的名义到处演出,抢占正宗打城戏的市场,使得打城戏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下降,让民营方式传承保护打城戏举步维艰。所以,当下急需解决的是两头,一个是演员的培养,另一个是观众的培养。近年来,我已经把自己从艺以来所有与打城戏相关的资料进行精心整理,并做了一个简单的陈列室,将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数字遗存、传统剧目资料等都藏入这个陈列室。

另外,我还着手整理了一部有关打城戏发展兴衰的书籍,也快完成了。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借助多种方式能将该濒危剧种发扬光大。

蔡湘江(原泉州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打城戏一度成为泉州文化的一张名片。打城戏剧团的解散,原因是多方面,这里面有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不力的因素,也与剧团没有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变革不足有关。近几年泉州开始进行殡葬改革,打城戏深厚的宗教色彩限制了演出市场,为了生存,打城戏只得在演出定位上开始往高甲戏上靠拢,演出机会大大减少,这些原因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

邱大立(华语传媒大奖和华语金曲奖评委):泉州打城戏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闽南的戏曲界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使得文化市场变得越来越趋向多元。戏曲不再是文化娱乐的主流,戏曲的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打城戏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观众逐渐流失,导致打城戏观众面狭隘,且年龄相对偏高。加之剧团解散,打城戏已走进低谷。究其根源就是失去了市场,失去了观众。所以,要想将打城戏传下去,需要做好观众的培养,多渠道普及打城戏的知识。比如说,开展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尤其重视年轻观众的培养,针对大、中、小、幼学生不同的接受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进校园活动,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积极开展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的录制和出版,为观众提供立体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资料。

徐风(原打城戏剧团演员):打城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却在今天遭遇困境,比如我现在有自己的工作,无法经常训练,但恰逢这次契机,由师傅吴天乙、黄莺莺两位打城戏老艺人共同演绎的《目连救母》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再次上演,真的实属难得。如果打城戏真的不再演了,那真的好可惜!

吴鹏(资深戏迷):打城戏连演的三场非常精彩,如果真是不演了就是泉州乃至中国戏曲界的一大损失。据我所知,这个戏在新中国成立前非常吃香,后来因种种原因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因属于宗教剧种,打城戏宗旨是劝善的。世界上其他宗教均没有戏班,唯独中国的道教在泉州拥有打城戏,所以引起了国际上研究戏剧很著名的龙彼得教授等人的兴趣。这些年,吴天乙夫妇重视将传统打城戏抢救起来,已整理18台经典剧目的剧本资料,包括大家熟知的《目连救母》、《李世民游地府》、《西游记》、《陈靖姑》等。本人建议用录像数字化记录表演,用文字传承保护下来。但需要政府资金支持,同时引入企业、民间的资金力量尝试共同保护。

(摘自 《东南早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