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扬剧如何走下去? 戏剧专家共聚上海出谋划策
多排多演现时代的“保留剧目”
本月7日、8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扬州扬剧研究所接连上演了两出古装大戏:《吴汉三杀》、《衣冠风流》。特别是《衣冠风流》,今年接连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演出,所到之处,都是观众叫好,专家称赞。在互联网时代,古老戏剧如何走下去?昨日上午,扬剧艺术传承保护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专家们纷纷为扬剧的未来出谋划策。
扬剧要有现时代的“保留剧目”
发言专家:马博敏 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周信芳研究会会长
本人就很喜欢扬剧,很好听,相比较淮剧的刚烈,扬剧刚柔并济,余韵绵长。现在舞台上比较活跃的这帮演员,都在40岁左右,代表着扬剧的中坚力量,能够承上启下。这些演员在舞台上很有活力,不少演员两出戏中都有角色,但是演员真能把角色分开。
扬剧是国家级“非遗”,所以就要提倡青年演员多学多演老戏。很多的地方戏把自己的特色慢慢淡化,变成一个大一统,戏剧个性却没有了。就像现在提倡各种语言的地方戏一样,扬剧那种浓烈的扬剧味不能没有,比较成熟的演员可以多演新戏,但是在发展成长过程中的演员建议多学老戏。
大家都知道,新剧目的创作特别不容易,中青年一代一定要向老一辈学习,老一辈是代代相传不断的结果,扬州扬剧研究所注重新戏,但是要不断打磨,在听取意见的基础再修改再提高,然后成为保留剧目。很多剧团到现在没有保留剧目,这是因为没有下苦功。所以,当扬剧有了《衣冠风流》这样的好戏时,千万不要丢掉,不要现在有观众演,演完了没有观众了就丢掉。传承不仅是传统戏,还有新剧。变成现时代的保留剧目可能也是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不能就此疏忽,还要传承下去,不能老靠吃祖宗的遗产。
戏剧在三维空间中寻找平衡
发言专家:胡晓军 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却也是戏曲重振雄风的时代。扬剧虽然是一个地方戏,但是比较全面,戏路很广,在原创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古装戏这两个方面都有追求。原创现代戏,有话剧对于现实非常敏锐的把握,这就是以前上演的《县长与老板》。
扬剧的生态是最令人羡慕的,因为思想、技艺和市场这三个维度是作为戏剧,特别是戏曲不可或缺的三维三角形,戏剧始终是生活在这个三维的立体的三角形当中。昆剧、京剧、沪剧这些流行于上海的戏剧,其实好像离开市场越来越远了,千万不可以把市场仅仅看作是票房,市场包含票房,但绝对不仅仅是票房,如果你赢得了人心的话,你自然就有票房了。从目前的扬剧来看,思想性是不差的,技艺性也很精彩,观众也很叫好。
保持地方戏剧音乐特色
发言专家:荣广润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扬剧是一个新创剧目的艺术剧种,一路走来都有相当多的新剧目,扬剧的艺术发展中,剧目建设非常重要,这次来的两个戏从剧目上来讲很有代表性,把李政成文武全才的能力和他的艺术魅力发挥得特别好。
反过来讲,《衣冠风流》现在有很多荣誉,但是这个本子其实可以有很多加工,现在得的奖基本上是在省内,但完全有条件继续搞好,可以到全国去比高下。《衣冠风流》虽然历史不长,但它的音乐非常丰富,把扬剧非常精彩的东西都充分展示了出来,这种传统的特色以及扬剧音乐的美真的要仔细研究,怎么让它保留但是有所前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地方戏曲在音乐上有特色,能够使别人无法替代,是它生存的生命线。好在演员嗓音条件都那么好,都那么会唱,只要音乐处理得好,扬剧会被观众更喜欢。
期待扬剧打造音乐剧
发言专家:谷好好上海昆剧团团长
演出是一个载体,通过演出体现剧目建设的结果,以及引发专家对剧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讨论思考和总结未来的发展。
李政成是当代扬剧的领军人物,是心目当中真正的德艺双馨的扬剧王子,很勤奋,很正直,很智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参加梅花奖艺术团,把对扬剧发展有利的老师,都会请到学校去教扬剧班的学生。现在这批孩子有些已经进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了,他们都是扬剧的未来。
这两台扬剧,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演员,演员的唱是过瘾的,尤其是道情一出,就是经典来了。李政成一唱,就有观众在下面激动地说:“来了来了”。唱和演员的魅力都完全发挥出来了。这部剧的编剧是罗周,罗周写昆曲也是拿手绝活,昆曲的文字很美很诗化。将来可以打造一台扬剧音乐剧,肯定很好听,因为扬剧研究所具备了这个条件,既有传统的优秀的唱腔,也有时尚的元素相结合,这样的扬剧音乐剧打造出来,肯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本报记者 王鑫 上海报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