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扬剧团于1955年5月成立,前身是1950年3月以联合扬剧团和海清扬剧团合并而成的金星扬剧团。主要演员有金运贵、筱荣贵、陈金珠、姜凤英、崔东升、张宝祯等。金运贵、筱荣贵独具特色的唱腔为人称道,在南京、镇江、扬州等地颇有影响。1954年4月,该团剧目《挑女婿》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创作奖和演出奖,筱荣贵获演员二等奖。

1955年后,张欣木把扬州清曲的“软、叠、骊、南、波、扬”五大宫曲引进扬剧音乐,并改革《大补缸》、《探亲》等唱腔为男女同弦,创立新腔[蝙蝠调],获得扬剧同行的赞扬。创作的扬剧曲调联奏《云散日升》,被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1957年,剧团整理改编的《借子》、《解粮官》,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演出、导演、音乐奖,金运贵、筱荣贵、崔东升获演员一等奖。60年代初的演出剧目有《王樵楼磨豆腐》、《活捉张三郎》、《真假崔三》、《二度梅》、《方卿羞姑》、《宝玉哭灵》等。1963年,剧团创作的现代戏《红色家谱>演出后,被京、评、沪、甬、越等剧种的几十个剧团移植上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剧团撤销,人员遣散,金运贵被迫害致死。1975年,改为镇江市文工团扬剧队,筱荣贵、张宝祯及一批青年演员陆续调回,后又招收10余名学员,于1978年恢复扬剧团建制。先后演出了《十五贯》、《蝶恋花》、《挑女婿》、《上金山》等剧目,创作剧目《包公自责》在上海、南京演出时,报刊作了评论,电视台、电台均予录像、录音播放,豫、锡、秦腔、高甲戏等剧种的许多剧团纷纷移植上演。1984年,姚恭林等人参加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扬剧金派唱腔介绍专辑演出。1985年,金桂芬获省扬剧广播大奖赛一等奖。

剧团在1962年和1982年两次举办扬剧学馆,共培养了青年演员40余名。至1987年底,全团职工38人,演出装备原值3万元。全年演出246场,全部在农村演出,观众达16万人次。全年演出收入9万多元。

镇江扬剧团演员介绍

金运贵、筱荣贵、陈金珠、姜风英、扬霞云、张兰香、唐红妹、曹珍银、张小咪、李芸贵、金贵芬、矛玲、葛克英、陈燕侠、乐俭君、张金玲、仲孝文、谈秀珍、孙静、唐祥荣、扬贵芳、贾爰霞、盛桂霞、顾秀英、金鸥、韩燕、徐燕、赵菊萍、林丽、李云、刘芳、黄建芸、樊春娟等女演员
崔东升、张宝贞、吴祖成、陈金奎、陈奎章、姚恭林、张金才、扬小明、崔万林、戴德昌、沙生益、吴克才,吴监明、许其元、李荣坤、吕布云、郭荣俊、扬光、万宝山、孔青林、‧季和健、万发辉、张红俊、李文、李刚、周连生、扬荣坤、李丹江、王文军、刘长毅、袁向菲、周秋生等男演员
以上是四代演员,统汁不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