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越调剧团,始建于1959年,解放前身系始建于1945年的襄县南关石行常胜越调班。时由各石行捐出石磨一盘,并给戏班添箱,公推孙书德为班主。1947年以后,又陆续请来刘秀荣(艺名“双辫”)、李明玉、蒿德运、蒋菊红等名家,阵容更加强大。1951年经过民主改革,取消掌班制,更名为襄城县工农越调剧团。仍由孙书德出任团长。1955年更名为襄城县越调二团。
20世纪50年代演出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祭灯》,《红书剑》,《王彦章跑城》,《双枪陆文龙》,《秦香莲》,《风雪配》等。1956年与一团组成《大保国》剧组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获演出集体奖。李明玉、蒿德运、刘秀荣、孙书德、秦喜云等获优秀演员奖。受到中国剧协主席田汉赞赏,剧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编入《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剧本选》第十辑。1959年与襄城越调一团,周口市红光越调剧团组团演出襄城二团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无佞府》,代表许昌地区赴省参加汇演,获剧本、导演、演出、音乐、舞美优秀奖。河南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校场点兵”一场,中国唱片社灌片4张,11月《无佞府》剧组赴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等的赞扬,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孟超在《文艺报》发表评赞文章《纵谈河南越调<无佞府>》。
1959年襄城县越调一团奉调许昌后,越调二团定名为襄城县越调剧团并沿用至今,在1965年正式成为国营团体。演出过现代戏有《战古城》、《汝河怨》、《春花向阳》、《杨水才》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演的《小刀会》、《双灵牌》等受的戏迷们的一致好评.1982年赴郑州献演,省电视台,省人民广播电台为《李双喜借粮》,《三传令》,《东庭恨》等戏录像,录音。
九十年代初,由于戏曲受到各种媒体的冲击,演出率日渐萎缩,演出形势每况愈下,设备陈旧,不少职员跳槽,剧团陷入困境。1999年,新一届文化局党组班子重新规划发展思路,在剧团困难情况下,筹资更换了部分设备,招聘了部分演员,恢复了一些传统的越调剧目,又排演了曲剧、豫剧,坚持下农村演出。2001年排演了反腐倡廉话剧《剑胆琴心》在国内五个省份巡回演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剧团逐步走出困境。剧团还从社会上招聘优秀的演职员,剧团不但恢复整理了一些传统剧目,而且又新排了一些现代剧目,为演出市场的拓宽打下了坚实基础。祝愿襄城县越调剧团越走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