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县赵马业余越剧团建于1950年春,以嵊县崇仁区春联乡赵马村为基地。费昭祯为团长。经费以群众集资和青年捕鱼、砍柴、开荒等方法解决。曾演出大型现代戏《王秀鸾》、《嫁衣恨》、《刘胡兰》以及越剧小演唱《王大娘补缸》、《送夫参军》、《组织起来为丰收》、《解放童养媳》、《剿匪保家》等。1953年,青年演员费昭珪编演的现代小戏《一篮草子》,文化部以优秀剧目向全国推荐,剧本发表于《浙江文艺》、《中国青年》,并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费昭珪出席全国青年业余作者代表会议。1956年,演出传统戏《狸猫换太子》、《三看御妹》、《珍珠塔》、《王华买父》等。1958年,易名“崇春宣传队”,编演了歌颂本地劳动模范事迹的小戏《董大妈》、《林岩水》等。后去张村水库工地演出,更名为张村水库宣传队,不久停演。1962年,剧团恢复活动,上演剧目有大型现代戏《党员登记表》、《金沙江畔》、《南海长城》、《红嫂》等,并创作和移植《还墨斗》、《审椅子》等小戏。“文化大革命”初期,改名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改演京剧。1978年复称赵马越剧团,在嵊县首次恢复演出古装戏《林冲》。1979年改为自负盈亏的春联公社越剧团。上演剧目有《赖婚记》、《扫地状元》、《周三畏》、《金龙太子》、《内外有别》、《牛家喜事》等。该团通过业余的艺术实践,为专业剧团输送了29名演员,其中有后来成为宁波专区越剧团的领导费苗娟和主演费绿姣等。1982年在绍兴地区农村业余剧团调演中,《荣华梦》获剧目改编奖和演出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