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小百花"是一种现象;现在,"小百花"是一个品牌。”昨天,坐在国家大剧院发布厅里的茅威涛,操着温柔而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说了这么一番话,听起来却硬气十足。6月24日至29日,“小百花三十而立”庆祝活动将登陆国家大剧院,带来新老三部剧目。“小百花”之精神与精髓,将浓缩在充满诗意的舞台之上。
《二泉映月》《五女拜寿》《梁祝》,这次“小百花”京城生日聚会的主角,是在戏剧场上演的这三台大作。除新编越剧《二泉映月》外,另两部均堪称“小百花”的经典佳作。在团长茅威涛看来,《五女拜寿》之于“小百花”,就像《茶馆》之于北京人艺。该剧至今已演出800场,本次“重聚版”演出,董柯娣、徐爱武、茅威涛、陈辉玲、洪瑛、邵雁等仍在舞台上的演员,旅居澳洲的颜恝,以及吴海丽、赵小珍、俞会珍等退居二线多年的原生代演员,将再度聚首,同台竞艳。
原本,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演出宣传活动,并非媒体专访,不过茅威涛拿起话筒却久久未放下,畅谈过往与当下。这是她对越剧和“小百花”的情感使然。“所谓"三十而立",就是"成家立业"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她有些动情,“我总是要退休的,原生代演员也会退休,未来,年轻演员也会离开……但是"小百花"一直以来沿袭的精神传统不会离开。”
关于“小百花”30年来坚持的艺术理念,不乏总结之语,比如继承经典、发展经典、创造经典,再比如旧中有新、新中有根、移步换形,不过茅威涛特意加了一句“得意忘形”,“跟昆曲相比,越剧太年轻,称不上有太多家底。如果要盘点一下,关于表演和流派的家底都非常欠缺。但正因为年轻,才有无限可能性,才有无限空间。我们要认祖归宗,学习戏曲大家族中所有的精华,为越剧所用,但是应该得其意而忘掉其形,大胆创新,推出能被这个时代的观众所接受的作品。”
从1984年5月21日正式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30年,有一半时间是由团长茅威涛来掌舵。她这样袒露心声:“比如说我剃光头演孔乙己,只是关系到我个人艺术的得失。但是当团长,就要对"小百花"艺术发展上的成败得失,有相当大的担当。这15年,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也曾想逃离,但逃不开,像是一种宿命。”
在“逃也逃不掉”的坚守中,茅威涛练就了坚强的内心,面对任何争议、质疑都能坦然处之,而且欢迎“有价值的吐槽”。她将自己的“彪悍”归结为三点—B型血、属虎、狮子座,“这些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中,没有被打趴下。其实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天生打不趴下!”
关于“小百花”的未来,茅威涛有清晰的规划—仍将坚持创排有普适性、永恒性、现实性的作品。“我们的心比较野,企图让越剧在30年后能够跻身世界戏剧体系的语境之中!我们想得托尼奖!”她说,这是个玩笑,但又不是玩笑。(记者 李红艳)
(摘自 《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