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乡村越剧团的兴衰解放初期,只有绍兴城里有专业剧团和电影院,而乡下文化生活还是一片空白。那时候劳动人民分得了土地、房屋、农具等生产生活资料,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对享受文化娱乐渴望也随之滋生。

记得1951年至1953年,绍兴县前梅、嘉会、九岩、中村、新安等大多数乡,先后成立了农民业余越剧团,填补了文化娱乐空白。我是九岩人,就参加了九岩乡越剧团。记得九岩越剧团的道具等费用是乡政府筹集的,剧团有四位民间艺人拉胡敲鼓,18个戏曲爱好者为演员(包括我在内),其中男10人,女8人,演的都是现代戏。演员们文化低,不会看剧本,领导就叫能识字的我负责教。我也欣然答应,一个一个地教他们读剧本念台词。我教一句,他们跟一句,五句十句全靠死记硬背,到每个人能熟背自己扮演角色的全部唱词后,就开始正式排练。排练时我仍站在一旁,边听演员们念台词,边看剧本校对,防止差错。剧团没有导演,唱腔流派动作都靠演员自己琢磨习练,还去兄弟剧团观摩取经。一只戏一般排练七八次,就登场演出了。

乡村剧团的诞生,为闭塞的乡村送上了一份文化大餐。嘉会乡剧团自1951年春成立后,除平日的演出外,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元旦”、“春节”等固定节目,都会在嘉会乡校广场演出,不但有古代戏还有现代剧。戏文开场前、村民会早早地在台下摆好椅子,叫上亲戚朋友来看戏,热情很高。

农民剧团演的戏虽然没有像专业剧团那样好,但那时候能在家门口看到戏,村民已经很满足了。如有一次九岩乡越剧团上演现代越剧《刘胡兰》,该戏表现了山西省云周西村地下党员刘胡兰,组织民兵给前方部队送军粮,途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受尽刑罚,年仅18岁的刘胡兰无所畏惧,宁死不屈,就义于敌人铡刀下,临刑前“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台下群众边看边流泪,被刘胡兰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由此,九岩剧团名声远扬,除本乡各村外,还应邀赴古城、江塘里等周边地区义演。

随着岁月的流逝及很多因素,乡村越剧团渐渐走入低谷,剧团中的年轻姑娘先后出嫁,远走他乡,男演员们有的外出求业谋生,有的回乡务农养家。绍兴乡村越剧团,便渐渐地,一个一个地消失,成了历史。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