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梨园梦,依旧春开越苑花。萧雅原是虹口越剧团的领衔小生,早在八十年代就脱颖而出,成为尹派的传人。只因1991年赴美定居,萧雅离开了舞台,观众不见了萧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萧雅心心念念要重返舞台,观众左盼右盼望游子归来。于是萧雅毅然抛开了在美国优闲的却又有所失落的生活,回到上海发展她所钟情的越剧艺术。我觉得她这一步走对了。萧雅是尹桂芳的嫡传门徒。现在上海舞台上的尹派传人也就只有萧雅和赵志刚两位。尹派小生的特点是儒雅。看萧雅那清气拂人的风度,婉转柔糯的唱腔,真如行云移过皓月,石上流过清泉,醉倒了多少痴迷观众。什么叫潇洒不用查辞典,只要看萧雅那巾帽青衫,在台上一站,就是对潇洒一词最经典的注解。这样的萧雅,如果不演戏,岂不是玉锁柜中、珠藏盒内,太可惜了吗可喜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痴人。萧雅就是一个戏痴。演员对于戏,越痴就越好。痴进去了,就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求精,不断地提高。萧雅于本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在逸夫舞台举办的专场演出,既保留了尹派艺术的原汁原味,又在某些方面有发展和创新。萧雅曾以一首《月亮走,我也走》唱红大江南北,有厚实的音乐基础,又从老师岳美缇那里吸收了昆剧的精髓。
这次演出,她不但在表演、舞美、灯光、服装等方面给人新的感觉,还把通俗歌曲中的粗声气声唱法加上美声唱法,糅合进尹派唱腔之中,丰富了越剧的表现力,使之富有时代感,缩短了传统戏曲与现代青年观众的距离。因为痴,演员的追求就只有艺术,不讲利益。她不是有钱的票友下海“玩”戏、过把戏瘾,而是出于对发扬光大尹派艺术的一片痴情,情愿自己贴钱也要把整台演出搞得尽善尽美。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解放日报(记者丁锡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