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北京赚足人气的“上海越剧演出周”,受到邀请将再次进京演出。9月24日、25日两天,上海越剧院在北京民族宫举行的这台演唱会,最大特点是“以唱叙史”,从唱腔的衍化和变革反映越剧艺术繁荣发展的历史。
此次上海越剧院是应为中共国家机关工委等单位主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做专场演出,献演一台“越剧百年史汇报演唱会”。这是地方戏曲院团首次被邀请参加这一讲座。
9月24日、25日两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这台演唱会,以“原生态再现”的方式,重现了越剧在上海90年的历史轨迹和艺术变迁。演唱会按照不同历史阶段分为四个板块,上海越剧界的名家、新秀几乎悉数登场,将表演25个各个年代的历史唱段。开篇“男班原生态”,由张国华、徐标新、齐春雷等两代男演员再现了男班时期的演唱风貌。
“女班名段子”选择了早期女子越剧“四工调”时期的包括花衫鼻祖施银花、“越剧皇后”姚水娟、名旦筱丹桂与第一位女小生屠杏花等代表人物的名段。由钱惠丽、王志萍、金静等越剧名家演绎的老腔老调堪称原汁原味。
“流派竞风流”是演唱会的重点板块。上世纪40年代初,袁雪芬等一代年轻人以“新越剧”为旗帜对越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使越剧逐渐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和风格。这时期创造的“尺调”与“眼弦下调”,抒情性、可塑性强,经过艺术家们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了越剧的主腔,为花旦、小生和老生等各个行当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演唱会上,人们喜爱的13个流派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唱段集体亮相。
在“名家展新韵”这部分中展现了上海当代越剧名家的原创舞台艺术成果。在新世纪中,上海越剧院本着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错位发展的方针,一批实力派演员推出了《舞台姐妹》、《早春二月》、《梅龙镇》、《蝴蝶梦》、《家》、《赵氏孤儿》、《玉卿嫂》等一批优秀新编剧目,使越剧当之无愧地成为上海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的得主钱惠丽、赵志刚、单仰萍、方亚芬等的精彩演唱,以其清新的舞台形象拓展了越剧艺术的新天地。(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