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毕派”小生流派创始人毕春芳因病于徐汇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0岁。
此时距离越剧界为她90岁大寿举办的“越剧毕派艺术专场演出”正好一个月。当时,越剧界所有毕派和戚派的弟子悉数登台,演出最后,毕春芳还在众弟子的簇拥下登台,大家集体用毕派名剧《三笑》里的经典唱腔唱起祝寿歌。毕春芳不仅显得精神爽朗,而且十分风趣健谈,并在台上回忆了诸多当年往事。闻听噩耗,所有参与过专场演出的师生亲友几乎都倍觉突然。
毕春芳祖籍浙江宁波,1927年7月14日出生于上海虹口区的贫民窟里。她从小就爱好戏曲,12岁毕春芳入鸿兴舞台学戏,经过三年科班的勤学苦练,崭露头角。1948年参加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后转入范瑞娟、傅全香领衔东山越艺社。1950年与戚雅仙搭档共组合作越剧团,二人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点,唱腔形成独特的风格,被公认为“毕派”。
毕春芳塑造了诸多经典形象,《卖油郎》中的秦钟、《王老虎抢亲》中的周文宾、《三笑》中的唐伯虎等角色确立了她在小生行当中的特殊地位。
毕春芳弟子丁小蛙告诉记者,毕老师是在专场演出结束不久后在床上翻身遭遇骨折,之后被送进徐汇区医院骨科,原以为是糖尿病并发症,但病因至今没有确诊,本来说下周一出报告。但没想到,报告还没出就去世了。“这半个月以来病情急转直下,前天晚上进重症区,这两天一直发高烧,并且处于昏迷中。”
丁小蛙回忆恩师说,她生病住院期间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不让学生去医院看她,怕耽误学生工作,“即便在病床上还教我唱腔,交代还有三部戏要排。毕老师一生都是为了越剧事业,盼望学生把流派艺术传承好。90岁寿诞专场演出那天,毕老师虽然身体不行,人站不起来,但是大家齐聚一堂,她心情好,精神就吊在那里,演出结束时,她把演出用的靴子送给我,让我把毕派好好传承下去。”
而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的女儿、和毕春芳情同母女的傅幸文也正在忙着处理后事,在接到记者电话时她显得十分悲痛,她透露,毕老师骨折时,儿子媳妇都在加拿大,虽然马上赶了回来,但是病情发展太快,上周五就发了病危通知。“我们和毕老师的学生都在祈祷,希望她可以熬过这一关,可是她的病情一天不如一天,我们只能干着急。丁小蛙每天去给她按摩,看着她的双腿一天天萎缩下去,整个人一天天衰弱下去。”
傅幸文哽咽道:“上个月的专场演出让她很开心。因为从艺78年来,除了1989年的那次毕派专场演唱会,后来都没有搞过一场演唱会来回顾她的艺术经历。筹备寿诞专场时,她的精神状态很好,没想到突然就发病了。这场病太突然了,大家都很难接受。”
而专场演出的总策划、和毕春芳相交多年的电视导演张佩利透露,“毕老师实则原来就有病,只是没发现,只认为是糖尿病,站不起来是老年病,这次90岁大庆她太高兴了,称心圆满,话特别多,甚至夜不能寐,以致累得昏睡在床,并因为翻身锁骨折断,送医院一验血才发现了重病。但在她本人意识清醒之时,一告诫不许外传,二不要切气管等抢救,儿子等都尊重她本人意愿,直至昏迷抢救,仅一天一夜,安静地走了!她的艺术人生是完美的,愿她一路走好!”
一个月前90岁寿诞
举办专场登台回忆往事
就在一个月前,毕春芳还在观众、亲友、学生和鲜花的簇拥下,登上了她最熟悉的舞台,切了自己90岁的生日蛋糕。大家集体用毕派名剧《三笑》里的经典唱腔唱起祝寿歌:“舞台上,你风流多倜傥,舞台下,你幽默又慈祥,一个情字人不老,艺德人品人敬仰,今日桃李聚一堂,祝恩师,艺术长青福寿长。”
这场庆祝毕春芳90寿诞的“ 春华秋实满庭芳 越剧毕派艺术专场演出”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戏迷们纷纷赶来,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过道旁都站满了观众。越剧界所有毕派和戚派的弟子悉数登台,钱惠丽、方亚芬、王志萍、韩婷婷等众多其他流派的明星演员也纷纷赶来捧场。没想到时隔一月,就传来她去世的消息。
越剧小生名家韩婷婷那天就在演出现场,她得知消息后表示自己不敢相信:“毕老师在我印象中是位善良、质朴的老艺术家。上个月我还参加了毕老90华诞的庆贺演出,那时老人家看似还很健朗。上午突闻噩耗,震惊悲痛。毕老音容笑貌,萦绕心间。愿老人家在天之灵一切安好。”
事实上,就在90岁生日之际,毕春芳也还是谈及了一些她的艺术观。作为一代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创造了越剧流派中极具群众基础的“毕派”艺术,和另一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的“戚派”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戚毕派”也成为越剧舞台极具个性的搭档组合。而毕春芳也创造了越剧界极少数以喜剧表演风格为特点的小生流派。戚雅仙的先生、编剧傅骏不仅为戚毕两人创作了众多剧本,也为毕派艺术总结了“三轻”:“擅演轻喜剧;唱腔轻快流畅;表演轻松自如。”
今年也是毕春芳从艺第78年,作为曾经最受市场欢迎的演员,她对记者表示,自己的毕派其实是被“逼出来的”:“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演什么。演出中我们也有各种题材和风格的尝试,观众爱看的就留下来反复演成为看家戏,而不被接受的自然就会被淘汰。与其说是我创造了 毕派 ,不如说是观众的选择和舞台实践给了我艺术的方向。”
对于越剧的未来,毕春芳说,“越剧好,最最要紧的是要跟上时代脉搏”。她说,“我感觉现在演员不好当,文化那么发达,对演员要求太高了。年轻演员还是需要加油。多下生活,多打基础,紧跟时代脉搏。戏曲还是有基础的,希望越剧今后始终有接班人。”
“流派不是自封的需要人民承认你”
谈到毕春芳的越剧舞台艺术,必然离不开她的舞台黄金搭档、越剧戚派创始人戚雅仙。毕春芳在艺术上的成长和发展主要是在解放以后,特别是在1950年以后。这时候,她离开了东山越艺社,参加了合作越剧团,担任头肩小生,开始和戚雅仙同台演出。
回顾自己和戚雅仙大半个世纪的合作,毕春芳每每十分谦逊,她回忆起老搭档时总说:“我对自己一直看得很低,觉得老演员里我是最差的一个,戚雅仙本事比我大,我佩服她。她有组织能力,识才,戏又好。我和她合作,一切都是她承担,我一直是安乐王。没有戚雅仙,就没有我们剧团那么长的历史和那么多剧目、那么大名气。她走了十年了,我很想她。”
戚毕两家不仅在舞台上双剑合璧,在生活中也相交甚密。傅幸文昨天谈及自己的“毕阿姨”时说,她们“台上是夫妻,台下是姐妹”:“毕老师和我妈妈,当年两个未婚的姑娘,从25岁开始,合作了半个多世纪。两家人逢年过节都会聚在一起。我出生之前,两家人在陕西北路住上下楼。而从我爱上越剧之后,毕老师也是我的半个老师半个妈妈。毕老师的两个儿子都管我妈叫寄娘,因为她的大儿子过继给我妈。毕老师一生为人乐观、低调。相反,我妈妈是个很认真严格的人,因为她在团里是团长,家里是家长。
“毕老师非常开朗幽默。我比较晚出生,家里很娇惯,个性也比较爽朗,这一点很像毕老师。毕老师晚年的时候,我们经常聚在一起,毕老师很喜欢跟我们多聊聊,三句话不离她的艺术,每次都要提到我妈妈。我妈妈戚雅仙过世后,每一次纪念演出,毕老师都会出席,而且很支持我办这些活动。
“因为她和我妈妈当年风风雨雨走过来,上午唱电台,下午晚上两场演出,每天三班倒的才建立起两个表演流派,而且建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她很爱她的艺术,总教诲我们要坚持把艺术传承下去。
“她平时教导我们最多的就是,她和我妈妈开创的两个流派都很接地气,很受群众的欢迎,所以我们学生一定要走群众路线,经常走进基层演出,多跟观众交流。
“她平时为人很低调,总说,流派不是自封的,艺术需要人民群众来承认你。”
专场导演汪灏:幽默、乐天和她表演风格很像
戏曲资深导演汪灏,也是毕老师90岁专场寿诞演出的导演。因为工作关系,这几年和毕老师有了比较深入的交往。他昨天谈及毕老师,感慨万千。
“我前一次跟毕春芳老师的合作是三四年前九代同堂的《舞台姐妹情》,当时毕老师行动已经不太方便了。大概半年前毕老师和她的学生都有这个想法,所以我和张老师就筹划为她办专场演出。她已经是将近90岁高龄的老人了,精神却一直蛮好。
“毕老师过去的专场演出,关于艺术总结的多,回溯一生经历比较少,筹备这次演出过程中,听她娓娓道来,发现她很开朗,也很幽默。一开始听说要办专场演出时,她开玩笑说,我是床底下的鹞子,飞不高的。我现在能够对舞台的贡献很少很少了,你们不要再惊动着为我办事情了。”
“毕老师是一个特别谦虚、特别忍让、内心很平和的人。她把自己的心态放得很低。所以每次开会的时候请她去发言或是领奖,她都说,这些是过去的荣誉,我就是把戏演好。”
在汪灏看来,毕春芳是越剧小生中难得或者说仅有的以喜剧为自身表演风格的小生艺术家:“她在生活中很幽默、乐天,这和她的表演风格很像。戚雅仙的先生就曾经用 三轻 来概括毕老师的风格:以轻喜剧为主,唱腔轻快,表演轻松自如。”
毕春芳把一生都贡献给了越剧艺术,她花了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去专研,而生活上就比较随意。她在家也自称是安乐王,生活中是个马大哈。她和先生老吴伯伯感情一直很好,相濡以沫,是标准的模范夫妻。生活上也一直是老吴伯伯照顾她。老吴伯伯中风后,她说,我的一根拐杖没有了。专场演出时,有记者采访她先生,结果老吴伯伯说,她到现在连电视机都打不开。
毕春芳不仅关爱自己的学生,对其他流派的学也生很关照。汪灏提及,专场演出时,她在演出结束后回后台一个个感谢前来的其他流派的学生。同时,她也再三感谢自己的学生,也会指出其中的不足。她说,如果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她每个片段都会亲自来排练场指导学生。但是天气炎热,她没法出门,只能打电话过去指导她们,从哪里唱比较体现流派的特点,哪里唱得不好。
“她常对学生说,你们不要学我的缺点,我是有缺点的。
“她能够一字不落地背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偶尔还会让丁小蛙背给她听。她是要教她们,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弘扬正能量,传统艺术中包含这些核心价值观,要把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弘扬出来。
“她是一个特别厚道特别可爱的老人。”(记者/潘妤 实习生/吴慧彬)
(摘自 《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