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南京,天气有些燥热,在南京艺术大楼里,一部大戏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大幕还未开启,先被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夺住,继而大幕徐徐拉开,明黄闪烁,女词人李清照在秋千上荡上荡下,娇声呼唤“琴心”,一双不安静的绣鞋轻轻跷动。
女伴琴心赶来,二人嬉笑间猛然忆起日前暮归之景,李清照忽然来了灵感,双目凝视,朱唇微合,接着眉梢稍稍一扬,淡淡一笑,一首《如梦令》随之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说罢双臂展开,唇角上扬,似乎真的见到了静寂的池里一群鸥鹭扑腾腾飞起来……
这是南京市越剧团出品的《李清照》开场的一幕。这部斩获国内多项大奖的越剧经典将作为南京市第二批文化消费补贴剧目中的首部越剧,于6月3日将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南京观众见面。
一部大牌云集的鸿篇巨制
“我国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立物表之风格、清秀高雅之语言、言常人不敢言之个性,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南京市越剧团业务副团长朱蔺说,对惯演才子佳人故事的越剧来说,李清照的坎坷一生再适合创作不过了。
越剧《李清照》讲述了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少年时与青年学者赵明诚结为知己。婚后,夫妻在青州隐居十年,沉浸在诗词创作和《金石录》的编撰中,无奈金人入侵中原,赵明诚离家赴任。从此,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焚、离乡背井、丈夫病死异乡,古董尽数被骗等一迭迭的苦痛和灾难。晚年,李清照落魄江南,形若相醉妇,幸遇旧仆动之以情以及友人、知音的援手鼓励,终于得到感悟的故事。
“创作李清照这部剧,当时对于我们团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剧中李清照的形象跨度非常大,从少年时的才华横溢,到中年时夫妻相伴,再到老年凄楚境地,这对扮演李清照的演员来说,有较大的表演难度。”朱蔺介绍,团里最终选择“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陶琪扮演李清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为陶琪度身打造的精心之作。
在现在看来,越剧《李清照》可谓大牌云集。除了担当主演的陶琪,南京市越剧团还请来了著名剧作者罗怀臻担任编剧,在二度创作上又邀请了著名导演曹其敬教授和南京市越剧团导演韩林根共同执导,还邀请了著名作曲家吴小平担任音乐作曲,著名舞美设计家周本义、伊天夫担任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
大量资金投入,群策群力,几度试演,《李清照》终于以精湛细致的导演艺术、沁心感人的音乐唱腔、典雅绚丽的舞美、灯光、深刻大度的表演技艺以及整齐坚强的演员阵容,于2001年在南宁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中一展风采,一举拿下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奖、优秀舞美设计奖、优秀表演奖等21个单项奖。此后,在2005年获得第五届南京市文学艺术奖,2013年“首届江苏艺术展演月”中又荣获“优秀剧目展演奖”,成了名副其实的得奖专业户。
经典剧目越能历久弥新
据南京市越剧团提供的资料显示,《李清照》首演于2000年9月8日,为中国第六届艺术节倒计时二十天的专场公演。虽然是一部拥有16年历史的老剧,但在朱蔺眼中,剧中的不少亮点放在今天看仍旧不过时。
本剧在反映女词人少女之纯、少妇之爱、中年之悲、暮年之哀为主线时,巧妙地用李清照12首著名诗词作为幕与幕之间的串场,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一剪梅》等。这些诗词由国家一级演员樊建萍担任领唱,空灵而婉转的唱腔反映了女词人追求美好理想,憧憬人间光明,却历经悲欢离合、颠簸坎坷、国破家变的悲壮人生。
鲜为人知的是,李清照和南京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而南京市越剧团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将其融入到剧目的创作中去。
1127年,金军掳走徽、钦二帝,高宗即位,仓皇南逃,南宋开始。这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的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赵明诚到江宁奔丧。不久被任命为江宁府知府。1128年,李清照赶到江宁。她感叹“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
“根据这段史实,我们在编剧时增添了江南众才子邀请李清照以秦淮河为题作打油诗的唱段。此时的李清照因感怀国事,实在无填词雅兴,以一句‘无奈心系大明水,一句未吟泪满衫’表现自己苦闷之情。”朱蔺说,增添这一南京元素的内容给南京的观众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不少来看戏的老南京都说,原来李清照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虽然《李清照》在南京上演已不是一回两回,但在这个流行重温经典的年代,我相信6月3日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的《李清照》将再次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朱蔺说,越是经典剧目,越能历久弥新。
越剧名旦重返舞台
据记者了解,此次《李清照》上演的另一大亮点在于越剧名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陶琪的重返舞台。
在南京,只要喜欢越剧的观众,几乎没有不喜欢陶琪的;在上海、浙江,陶琪也拥有一大批追星族;香港也有陶琪的戏迷,甚至还有人专门为陶琪制作了网站。
很多人看陶琪的戏觉得过瘾,不仅因为她的嗓音甜美,扮相俏丽,更因为她能把戏中人物演绎得逼真灵动。《莫愁女》中的莫愁、《侯门之女》中的南凤、《李清照》中的李清照、《柳毅传书》中的龙女三娘,这一个个特色各异、活灵活现的舞台人物让观众记住了陶琪。尤其在《李清照》中,有着“越坛才女”美誉的陶琪把才华横溢、气质脱俗的千古词人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唱一念似乎都是李清照,陶琪多年来积淀的丰厚才学在这部戏里得到了集中展示。
“演戏,拼到最后其实拼的就是学识修养。”陶琪告诉记者,越剧袁派创始人,同时也是自己的老师袁雪芬曾教导她,唱越剧不能光学越剧,要善于用戏外的功夫充实越剧,袁雪芬的教导深深影响着陶琪,使她涉猎琴棋书画等多种艺术门类,给越剧表演增添了别样风采。陶琪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李清照的诗词,当时为了演好李清照这个角色不但将李清照的诗词倒背如流,更是将《李清照传》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同时为了更好地表达易安居士左琴右书的真实情境,在南京艺术学院阎爱华教授的引荐下,陶琪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正春为师,刻苦练习古琴。刘正春深受感动,专门为其度身打造,初为《凤凰台上忆吹箫》,依《一剪梅》原词重新谱写古琴曲,并数易其稿。
在《李清照》的尾声,陶琪当场挥毫,以遒劲有力的笔法写就一首《声声慢》,并以一曲古琴尽显女词人风雅之韵,让不少戏迷为之倾倒。
对于陶琪来说,此次《李清照》的上演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李清照》最初是剧团为我量身打造,首演以来一直深受好评。后来因为我去南京市文联担任领导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下面的青年演员,李清照的角色便交给其他人来扮演。”陶琪说,自己偶尔也会去演个半场,当多饰演的是暮年时的李清照,像这次从头演到尾的,还是近10年来的头一次。
“近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得到了与做演员不同的历练,对李清照这个角色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对她的才情和她的所处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的我在表演时会更加沉稳,希望这次通过我的努力能给观众带来了一个热爱生活、屡遭打击但不失气节的李清照。”陶琪说。
培养观众传承越剧文化
在第一批南京市政府文化消费补贴剧目中,南京市越剧团的青春版《红楼梦》售票904张,上座率达78%,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朱蔺说,这次《李清照》入选南京市第二批演出补贴剧目,借助着市财政的补贴,通过直接补贴票价、奖励积分补贴等方式激励更多的人愿意走进戏院看戏。
朱蔺告诉记者,此前的越剧以老粉丝来捧场的多,但从这两年的演出情况看,观众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了,并且愿意花钱买票的戏迷们越来越多。“这是一件绝好的事情,意味着消费者开始懂得并欣赏这门古老的艺术,也学会尊重演员们的付出。”
“政府在扶持文化剧目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观众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花钱去看戏是演员和观众双方互相尊重的过程,希望我们都可以坚持下去。”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第二大剧种越剧,和任何一种古老文化一样,扶持和振兴也成为了越剧团的主要工作之一。朱蔺表示,南京市越剧团近年来从小抓起,普及传统文化,让越韵古诗走入小学校园,例如把唐诗三百首改编成越剧曲调,帮助孩子们记住唐诗。除此之外,越剧团也开始走进高校,甚至渐渐出现了追星族,不停地巡演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越剧,加入到这场老中青三代人的文化传承中来。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一方面让更多的年轻人对越剧产生兴趣,想来看越剧。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我们的粉丝中寻找到好的越剧苗子加以培养,通过老人带新人,将越剧更好地传承下去。”朱蔺说。
(摘自 《江苏商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