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由上海大剧院、上海越剧院联合制作的新版越剧《红楼梦》冠绝一时。如今,盛况又将续写,由二者联合制作的“殿堂版”越剧《红楼梦》将于今夏重返大剧院,并从明年起固定在每年农历春节期间演出。无独有偶,上海越剧院日前透露,新编越剧《甄嬛》将以20场连续演出的形式于3月底登陆逸夫舞台。

一边是定点上演,一边是多场连演,对于近些年来萎缩的戏曲市场都属罕见。戏曲能否“驻场”,“驻场”需具备哪些条件?业内人士认为,越剧院今年的“驻场”尝试是良好的开始,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戏曲“驻场”,还需多方探索努力。

戏曲“驻场”是多赢局面

“让《甄嬛》在逸夫舞台连演20场,初衷是想证明一个概念,戏曲也能做驻场演出。”资深戏曲经纪人许霈霖说。他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戏在一个剧场连演一个月并非罕事。但随着戏曲市场萎缩,目前演出安排几乎都是“点击型”,“两天时间装台,还要加上路上往返,尽管繁忙,但五到六天其实只能演两场戏。”据他估算,这样一口气连续20场演出,相当于剧团平时近3个月演出周期。

就目前的戏曲市场来看,这是个极为大胆的决定。许霈霖说,越剧《甄嬛》改编自网络小说,明星多、故事新、舞台美,而且从过去的演出来看,票房成绩极佳。他介绍,从目前已开票18场出票情况来看,平均上座率已超五成,保本无虞,但离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我们想吸引年轻人群体,并提出过一个口号:看越剧重新认识《甄嬛》,看《甄嬛》从此爱上越剧。从目前售票情况看,戏曲要拓展年轻人市场,仍有很长路要走。”

不过,这次试水连演,已让剧院尝到甜头。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说,“在逸夫舞台连演20场,相比之前去各地演出,省下不少成本。而且过去排出一个新戏,演过两场后,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演出商才能再点到这个戏,到时候还要复排、背台词,演员要花不少精力,且有可能演出两场又没有了。”她认为,多场连续演出的好处在于,演员可以根据观众反馈和自我感受,对第二天的演出做适当调整。“这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现在的年轻演员很少有这种机会。”

对剧场来说,连续演出减少了舞美装台撤换的安排,也能提高利用率。“这是个多赢的局面,比如在宣传方面也可以加大投入,像马路上的车身广告,30秒滚动纪录片等,是演两场的时候根本没法做到的。”许霈霖说。

综合性剧场“驻场”很难

除了《甄嬛》,殿堂版越剧《红楼梦》也打出“驻场”概念。李莉说,所谓“殿堂版”,其实就是“大剧院”版,“我们觉得上海大剧院应该成为民族艺术的艺术殿堂,所以就用了这一称呼。”

尽管这次只演三场,但李莉觉得,每年春节档固定在大剧院上演,也是一种“驻场”的探索方式。“这次的演出分为‘名家版’和‘青春版’,我们已决定这批‘名家’今后就跟大剧院‘婚配’,名家版本只在大剧院演出,青春版本可以再去其他剧场演。”

1998年成立的上海大剧院,曾于1999年与上海越剧院合作推出“大剧院版”《红楼梦》,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这次‘回归’的《红楼梦》是根据1999年大剧院的舞台尺寸来的。”比如在演出的最后一幕,隔断主舞台和后舞台的防火布全部升起来,贾宝玉会从主舞台一直走到后舞台,“好像融入天地之间,留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这样的氛围和意境,只有在上海大剧院的观众才能感受到。”

“殿堂版”红楼梦能否一直在大剧院看到?张笑丁表示,大剧院会每年留出某个固定时段,给大剧院版、大剧院制作的作品有更多展演机会。但对于综合性的演出场馆来说,很难给一部剧目长期“驻场”。“我们一年的演出安排,既要有戏曲,也要有交响乐、芭蕾、歌剧、话剧等,‘驻场演出’主要是针对专业剧场来说的,通过驻场,可以摊薄成本,在公众中形成口碑。但老实说,成功的驻场演出并不多。”在她看来,目前大剧院的演出中,真正称得上“驻场”的只有音乐剧,“之前《狮子王》演过101场,《剧院魅影》有100场,《猫》有53场,但这种剧目以后是否还能再有,是租场还是合作还不一定。大剧院大剧场有1600个位子,能达到驻场条件的演出很少,就是《红楼梦》以前也是用三年的时间完成40场。”

实际上,音乐剧《猫》在百老汇一个剧院演十几年,这才是真的“驻场”演出。许霈霖认为,如果戏曲要迎来驻场时代,剧场环境、传统文化的全方位培育、创作及演员符合市场需求,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上海曾在南京路一带具备类似于百老汇那样的剧场群,但近年来随着体制变化,原有的剧场群改换门庭,归属也五花八门,这对戏曲市场推广也是不利因素。李莉提到,如果越剧院能够有自己的剧场,也许可以做到常年驻场。而就目前的戏曲市场而言,要做到严格意义上的“驻场”还很难。(记者 钟菡)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