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这种电影与戏曲两种新老艺术形式的结合让人们看到了电影艺术的强大影响力,更看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用电影的形式传承传播戏曲艺术,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扩大戏曲的受众群体。近些年,戏曲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能推向影院的却很少,能取得票房佳绩或者收回成本的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戏曲电影振兴对戏曲传承发展意义重大。戏曲电影是中国独有的,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戏曲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对传统戏曲的现代传播意义重大。1948年,梅兰芳在拍摄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生死恨》时曾说:“这次拍演电影有两种目的:第一点是许多我不能去的边远偏僻的地方,影片都能去。第二点我几十年来所学得的国剧艺术,借了电影,可以流布人间,供我们下一代的艺人一点参考的材料。 ”可见,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戏剧大师们早就意识到媒介在戏曲传播层面的巨大作用了。

实际上,将戏曲搬上银幕可以追溯到我国电影发展之初, 1905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一部戏曲电影。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戏曲电影更是迎来了黄金时期,大批的优秀剧目如越剧《红楼梦》 《碧玉簪》 、昆曲《十五贯》 、评剧《花为媒》等被拍成戏曲电影并在影院放映。尤其是越剧《红楼梦》和昆曲《十五贯》上映时,引得人们争相去影院观看,那景象赶得上今天的商业大片。

时至今日,戏曲电影同许多艺术形式一样,也面临着当代困境。这种困境来自于社会、文化的变迁所造成的价值判断、审美趣味等的变化,也来自于新的媒体环境所带来的挑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戏曲电影的繁荣被按下了暂停键, 1992年全年出品的戏曲电影为零。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让戏曲界大有如沐春风之感。其中,“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中,明确了“实施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影视创作计划”“鼓励电影发行放映机构为戏曲电影的发行放映提供便利” 。随后,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等也相继出台,这些都为戏曲电影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政策利好,戏曲电影拍摄热潮似又袭来。在经历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低落期之后,近年来戏曲电影又重新进入了创作的繁荣期。市场上不缺乏好的戏曲电影,但拍完之后怎么办,则成了难题。

回望过去10年,很多优秀的戏曲电影至今都无缘大银幕,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戏曲电影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质量不高,而是缺乏出口,因此,对于戏曲电影而言,能否解决院线层面的问题尤为关键,探索戏曲电影在城市商业院线放映的办法更是“当务之急” 。

目前,戏曲电影传播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戏曲电影在商业院线缺乏放映渠道。不少戏曲电影还没上映就被影院“下线” ,不少影城管理人员认为戏曲电影的受众群体少,不愿给其排片;二是戏曲电影的线上传播不容乐观,以腾讯、优酷、爱奇艺、乐视这几家知名视频网站为例,仅有优酷视频网站对于“戏曲电影”的查找有较为清晰的路径,但存在于网站四级页面之下,这无疑增加了用户到达的难度。相比之下,其他网站只能通过首页搜索的方式来寻找戏曲电影,而且绝大部分是时长在1至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

好的戏曲电影拍摄之后,如何发挥作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制作戏曲电影的目的,是借由电影这一媒介让戏曲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眼下要打造新形势下常态化的戏曲电影产业平台,不仅需要高质量完成戏曲电影的拍摄,同时还要将戏曲电影的宣传、发行作为平台的重点,集合城市院线、农村院线、数字院线、手机戏曲微电影、新媒体、网络等各类平台,及图书、玩具等衍生品资源,推出一个全新的戏曲电影制作宣发专业平台。

笔者建议组织专家和业内人士商议制定戏曲电影发行许可名录,对目录内的剧种、剧目和相关作品开设专门的戏曲院线放映阵地,政府部门政策上也需要给予更多支持,开设戏曲院线,给予相关院线量化和效益的奖励;鼓励戏曲电影进社区、进数字院线,将放映数量、反馈纳入戏曲传承和发展考核体系当中;主流传媒尤其是新媒体应加大对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还可对戏曲传播有突出贡献的平台和个人予以鼓励。相信戏曲在大众面前出现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加受关注。(曾小敏)

(摘自 《中国艺术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