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甄嬛》的牛市是怎么来的?
创作者敞开心扉:这是“吃饭戏”,不为搏奖
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海越剧院的《甄嬛》即将以上下全本亮相。记者了解到,一共六场的演出,戏票基本售罄。越剧《甄嬛》的票房牛市到底是怎么来的?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和相关戏曲演出行业人士昨天在受访时坦言,这是一出为老百姓、普通戏迷打造的“吃饭戏”,不为搏奖,就是老老实实演给戏迷看。而另一方面,演出方精心策划,与戏迷频频互动,让这出《甄嬛》留给观众的回忆不仅仅是舞台上的那几个小时。
海选、探班、零距离推广《甄嬛》绞尽脑汁
2013年10月,上海越剧院根据流潋紫小说《后宫·甄嬛传》创排的《甄嬛》(上本)创造了难得的市场火爆,开启了一轮“越剧牛市”,之后每逢演出,场场爆满。
而到了今年,下本的完成也让《甄嬛》可以以完整的面貌和越剧迷见面。昨天下午,上越特地在静安区的某商场户外举行了发布,戏迷们早早地便把舞台围住,王志萍、钱惠丽还没到舞台就被眼尖的观众发现,戏迷们欢呼鼓掌,气氛热烈。
这一切都被上越的掌门人李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同时作为该剧的编剧,李莉这两年忙得不亦乐乎。在对台下戏迷讲话时,她颇为诚恳地说:“金杯银杯,其实都不如观众的口碑。”
值得肯定的是,在推广《甄嬛》时,上越可谓绞尽脑汁。在网站上投票选角,招募忠实粉丝探班《甄嬛》排练现场,首次使用官方的微信平台来宣传《甄嬛》。李莉昨天对记者道出了许多《甄嬛》的“第一次”。
李莉告诉记者,从踏入上海这座城市开始,越剧就一直以市场为创作和演出的动力。这是越剧能够成为最有观众基础剧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终于敲定驻场演出“吃饭戏”能否复制?
此前有评论人士称,越剧《甄嬛》改编自当红小说和影视剧,是上越近些年来难得的“睁眼看世界”。一班青春靓丽的小演员虽还稚嫩,却毫不羞涩地张扬了年龄带来的优势。而下本的中生代明星版也在市场上再添一枚砝码,稳定军心的同时也巩固了票房。
全程推广该剧的资深经纪人许霈霖便对记者说,《甄嬛》从一开始的创作思路便是贴近普通观众,做一出“吃饭戏”。
许霈霖颇为感慨地称,他最近看了看越剧节的一些参演剧目,都是家国情怀,浓厚深重,但离老百姓真的很远。“这些戏不是说不好,但老实说是会吓跑很多观众的。”许霈霖表示,做戏曲演出那么多年,“高大上”的剧目真心不好推,所以到最后,演个两三场也就束之高阁了。
而回到《甄嬛》本身,在戏曲院团普遍为难以吸引更多观众而苦恼的当下,越剧《甄嬛》的票房火爆是否会产生示范效应?这出“吃饭戏”会让院团们的创作天平倾斜吗?在徐霈霖看来,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要说改变还很难,“搏奖”还是很多院团在创作时的一个标准,或者说是一个方向。毕竟一个国内大奖能够带来的补贴足以抵去好几场商演的票房。
同时,徐霈霖表示,《甄嬛》要想拿奖可能也比较难,但坚持走市场赢观众的路子还是包括李莉在内的领导者所坚持的。
记者了解到,《甄嬛》目前终于敲定了明年在逸夫舞台的驻场,20场的数量看似不多,但对当下的戏曲演出来说已是天文数字。李莉也很期待能够让《甄嬛》尽量接近类似于《红楼梦》、《梁祝》这样长演长新的剧目,“要让他们多演常演,这对锻炼年轻人的基本功也是有好处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