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越剧之家陆续推送了《三十年前越剧全明星阵容》系列文章,介绍了多位越剧前辈,引发了无数戏迷对越剧前辈的怀念。那一年代的越剧名家播散越剧的种子,才有了如今遍布全球的越剧爱好者。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推荐十位耳熟能详的越剧前辈第三辑!
1、筱水招, 原名许静芝,女,越剧一级演员,1933年出生,浙江宁波人,为中国剧协会员。1944年从艺 。1951年与老师竺水招、老生商芳臣共同组建上海云华越剧团。1955年随团落户南京,称南京市实验越剧团。1956年2月经市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市越剧团,为该团主要花旦,曾任副团长。演出剧目甚多,戏路宽广。20世纪80年代,在她表演艺术的旺盛期,为培养团内越剧新人,毅然决定走下舞台,走上讲台,去江苏省戏曲学校任班主任,甘做一名辛勤的园丁,作出新贡献。曾为江苏剧协理事、南京市政协委员、江苏省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上海先拜竺水招为师,工旦角。后私淑袁雪芬,唱袁(雪芬)派,颇受袁雪芬与广大观众赞赏。时为越剧后起之秀。成名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音域不高,但韵味醇厚。1994年逝世。
主要代表作有:《柳毅传书》饰龙女三娘、《双看相》饰看相人、《相思树》饰小红、《石榴红》饰村姑、《白蛇传》饰白素贞、《南冠草》饰钱秦篆、《桃花扇》饰李香君、《盘夫》饰严兰贞、《天雨花》饰荀含春(获1957年南京市戏曲会演一等奖)、《报童之歌》饰方瑛、《江姐》饰江姐等。
2、陆锦娟,女,1932年7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启东。越剧著名小生演员,被越剧戏迷称为“顶级冷面小生”。 1941年入陶叶剧团科班学戏后因病离开。1947年入上海金龙女子越剧团科班习艺,工小生。她刻苦自砺,打下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出科后在越剧姐妹班任头肩小生,后曾在合作、光明、合众、天明等越剧团演出。因扮相俊秀、台风高雅、唱腔优美而崭露头角,1953年为首组建飞鸣越剧团任团长,自19世纪50年代起,便被报刊称以“著名演员”,在此期间,其主演之《啼笑因缘》、《三请樊梨花》、《墙头马上》为她的三大代表作。1980年回归虹口越剧团,主演《山河恋》、《盘妻索妻》,为虹口越剧团早期当家小生,直至其息影。2015年2月7日上午9点,陆锦娟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在陆锦娟3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了近200个剧目。其唱腔艺术吐字清晰、运腔婉转、转调柔和、韵味醇厚、富于抒情、自成一格,行腔 《啼笑因缘》饰樊家树 干净利索而又温柔多情,富有抒情性和感染力。其表演艺术往往从人物塑造出发,设计的精妙小动作极多,贴切而又自然,使得人物个性往往欲遮还现、“欲盖弥彰”,擅长将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展示给观众,演来栩栩如生。总体舞台风格是极重视细节的风雅温和,同时又有着随意挥洒真性情的那种风流不羁,独具风味。
3、袁小云 ,南京人,1947年6月出生。1959年考入南京市越剧团,1964年毕业于南京戏校。工旦角,宗张(云霞)派演唱艺术。她天资聪慧,刻苦勤奋,凭着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顽强拼搏精神,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她扮相秀美端庄、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声情并茂、委婉流畅。戏路宽,生旦均在行,尤擅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在40年艺术生涯中,创造了众多不同年龄、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具有较高审美水平。
她所主演的电视故事片《鹊桥仙》、越剧电视剧《秦淮梦》、《侯门之女》分别获得首届、第六届、第十二届“飞天奖”的二等奖和两次一等奖。《报童之歌》中主演亮娃晋京调演获演出二等奖、获江苏省优秀表演奖。《秀才遇仙记》获全国越剧“三新”大奖赛优秀奖。她创造的人物形象如《秦淮梦》中的芳卿、《莫愁女》中的莫愁、《秀才遇仙记》中的狐仙施舜华、《梨园天子》中的倩娘、《侯门之女》中的贾南风、《江姐》中的江姐、《汉宫怨》中的霍成君、《柳毅传书》中的三娘、《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小白菜等角色,都颇受好评,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像。在电视故事片《海峡情》、《红蜻蜓》中主演方芸、陶陶妈,反串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中央电视台摄制OK带光盘出版)等均显现她影视舞台双栖演员的表演才能。由她录制的《侯门之女》获全国三省一市金龙杯优秀演唱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赴新加坡演出。为中国剧协会员。
4、张秋萍,上海人,1947年11月出生。1960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工小丑,1966年毕业。她学业优良,在唱做念打上打下了较好的基本功。1972年起在上海越剧院任演员,主行小丑,兼演老旦。表演上能唱善做,念白清晰。饰演过《龙江颂》中的盼水妈、《磐石湾》中的曾阿婆、《桃李梅》中的封氏、《碧玉簪》中的陆氏、《彩楼记》中的相国夫人、《花中君子》中的一寸金、《珍珠塔》中的方朵花、《穆桂英》中的佘太君、《九斤姑娘》中的三叔婆等诸多重要角色。 曾多次随团赴香港和台湾地区演出。她在《探寒窑》和《穆桂英》中的唱腔,已由上海有声读物公司和上海音像公司制成音带出版。
5、陈佩卿,浙江嵊县黄泽人,1929年5月出生。数年后再进上海南京路一科班习艺,并在大新公司演出。16岁时在同乐戏院任头肩小生。17岁到宁波天然舞台任二肩小生。后又去上海在同乐、国际、万国等戏院演出。1947年去南京大鸿楼唱头肩,观众轰动,开始串红,被誉为后起之秀。解放后在南洋戏院与邢竹琴、任伯棠搭档演出。1953年8月进浙江越剧一团,主演了《秦香莲》中的陈世美、《张羽煮海》中的张羽、《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西厢记》中的张生、《高机与吴三春》中的高机、《庵堂认母》中的徐元宰、《北地王》中的刘谌、《碧玉簪》中的王玉林。还主演了《三姐下凡》、《陈妙常》、《芙蓉花》、《百花公主》及在现代戏《女飞行员》中饰林雪征等,为浙江越坛小生台柱之一,广大观众为之入迷。她扮相俊美、双眼有神、善于抓戏;嗓音低音厚实、高音响亮,唱腔旋律一般多在中低音进行,又具往高音冲击的力度,在越剧“徐(玉兰)派”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有“浙江陈派”之称。1980年调入浙江艺术学校任教。灌有名曲《惜别离》与《庵堂认母》等唱片。为全国剧协会员。曾为浙江剧协常务理事、浙江省青联委员、浙江省人民代表。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1978年始连任两届浙江省政协委员。2012年9月16日逝世。
6、姚剑英,女,越剧演员,杭州人,1939年8月9日出生。1954年元月考入浙江越剧团,工花旦。在团受到昆剧名师姚传芗培训,并刻苦向京剧老师学习,打下厚实的功底。擅演男女串扮、文武皆备的角色。在60年代成为浙江省拔尖演员,因饰演《谢瑶环》中的谢瑶环一角而串红,女扮男装富英武气概,被害前的唱段高亢激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代表作尚有《穆桂英》中的穆桂英、《青虹剑》中的百花公主、《白蛇传》中的白素贞、《芙蓉花》中的芙蓉花、《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等,并曾反串小生主演《莫问奴归处》等。1989年在浙江省戏剧中年演员精英大奖赛中获最佳表演奖。90年代着重担负团内青年演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一些剧目的导演、教学,并负责排演不少的演唱节目,为剧团培养新人与业务建设作出了贡献。为中国剧协会员。
7、屠笑飞,本名屠秀娟,浙江省新昌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前为浙江艺术学校副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8岁学戏,9岁随群英舞台在上海跑龙套,15岁当头肩小丑,被越剧鼻祖马潮水收为弟子。1945年在上海与施银花、屠杏花、傅全香等人搭班演出。后与陆锦花、王文娟组成少壮剧团,参与越剧革新,试演时装戏《礼拜六》、《天伦之乐》等剧。1950年在杭演出期间,参加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一届戏曲讲习班学习,获甲等模范。是年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任副团长。1952年,经整编成立浙江省文工团,她任歌剧队(即越剧团)副队长。以后,在浙越一团任演员。1981年调浙江艺术学校任教。2012年3月9日去世,享年84岁。
她戏路宽,擅演丑角与老旦,士、农、工、商各种角色,都创造得栩栩如生。《碧玉簪》饰玉林娘、《芦林会》饰姜诗、《穆桂英挂帅》饰佘太君、《血泪荡》饰大地主、《仁义缘》饰周惠吉皆获成功。在《盘夫索夫》中饰赵文华,获1954年浙江省第一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在《孔雀东南飞》中饰演焦母,获1957年全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在《西厢记》中饰演崔夫人,1959年搬上银幕。1980年拍摄戏曲片《花烛泪》饰演黄善婆,《浙江日报》载文评价其演技“深入人心,有口皆碑”。《中国越剧》一书介绍她的唱腔流畅自然,字正腔圆,而且性格化,念白一字一句,清晰入耳。《浙江画报》介绍她从事丑角表演艺术40余年,深受群众欢迎,被誉为“越剧名丑”。她的学生有舟山越剧团的红梅,浙江越剧团的高佩、宋顺发,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俞会珍等。
8、陈少春,女,原名陈美英,江苏启东人,1930年3月26日生于上海,越剧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44年进少少越剧团学艺,师从马潮水,工小生。武戏师傅为吴桂海、周五宝等。
曾学演过《投军别窑》(饰薛平贵)、《虹霓关》(饰王伯党)、《三岔口》(饰任堂惠)。1946年春,随剧团赴无锡、常州等地演出,初露头角,挑大梁,相继演出了《倭袍》中的"毛龙吊孝"、全本《玉蜻蜓》、《珍珠塔》等戏。1948年,学戏满师后,和白牡丹合演,组成丹春越剧团。后来又和叶素琴合演,组成素春越剧团,先后在上海海园、芷江、新都等戏院演出。1949年上海解放后,排演了《九件衣》等反霸反封建的新剧目,还自编了一部戏《踏上新生路》,参加春节戏曲竞赛得奖。1950年下半年,应邀赴南京加入叶素琴组织的新声越剧团,上演了莎士比亚名剧改编的越剧《王子复仇记》、《铁汉娇娃》(即《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装戏《秋海棠》等。担任了南京市戏曲改进协会副主任。1年后,又应杭州民艺剧社之邀,与筱水招合作为抗美援朝捐献义演《万里长城》。不久,民艺剧社改名为江南越剧团,任团长。1953年冬,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上海越剧院前身)。次年春,和傅全香合演了《织锦记》等戏。1954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的《打金枝》中饰郭睎,获演员二等奖。1956年春,赴朝鲜慰问演出。回国后,先后和王文娟合演《柳毅传书》,和金采风、吕瑞英合演《碧玉簪》、《劈山救母》、《孟丽君》等戏,与孟莉英合演现代剧《朝阳沟》。1959年随团赴四川向川剧表演艺术家姜肖峰、易正祥等学习了《放裴》、《水牢摸印》等戏。回沪后把《水牢摸印》和越剧《叶香盗印》结合,编写成《盗金印》上演。60年代初,还参加了电影《碧玉簪》的拍摄和赴港演出。文化大革命后,先应杭州市越剧团之邀,和张琴娟等合演《碧玉簪》,与陈静、刘浩子合作改编了《玉蜻蜓》,并任该剧导演和扮演剧中徐元宰一角。后应兰州市越剧团之请,参加了《香妃的传说》的创作排演工作,主演该剧乾隆一角。1984年后,转入剧院创作室工作,和陈除等合作改编创作了《让婚记》、《七叶一枝花》等剧,拍摄了《碧玉簪》饰演阿林。其间还参加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饰贾雨村)的拍摄。 2011年12月9日因心肌梗塞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
9、陈秋月, 浙江宁波人,1947年8月27日出生。1960年考入杭州市越剧团小科班习艺,工花旦。她具有亮丽的嗓子,身材扮相俱佳,毕业后分配入杭州市越剧团任演员。“文化大革命”中随团进入浙江越剧斗批改干校。1970年到杭州文工团任演员队队长,演出了歌剧、京剧、黄梅戏、豫剧等不同剧种艺术的剧目。粉碎“四人帮”后,剧团恢复建制,1978年回杭州越剧团。在男女合演的《祥林嫂》中饰祥林嫂,反响强烈。相继主演了祝英台、白素贞、王志贞、苏小小、严兰贞、甄似雪等角色。1979年在杭州市专业剧团青年演员基本功汇报中饰演祥林嫂,获优胜者称号。1980年在全省专业剧团青年演员会演中饰《庵堂认母》中的王志贞,获演员三等奖。1987年在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中饰《冬天的故事》中的包夫人,获演员二等奖。20世纪80、90年代,她主演王志贞的《玉蜻蜓》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磁带,主演严兰贞的《盘夫索夫》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越剧名剧系列(5)碟片,主演甄似雪的《连升三级》由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长白山音像出版社摄制发行精美三片装碟片。1984年始任杭州越剧团副团长。1997年调杭州艺术学校任副校长,分管戏剧科、学生科,并兼任越剧班教师,为培养新人继续作出贡献。
10、徐慧琴 (1923—1993) ,浙江省宁波上邵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5年春进入宁波高升舞台科班学戏,先习旦角,后改学大花脸。1937年至1939年,与赵瑞花、李艳芳、姚月明合作在老闸戏院等处演出。1939年至1947年与尹桂芳、竺水招等合作在上海民乐、同乐、龙门、九星等戏院演出。1947年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她主动要求参加,先扮演一个将军,后代张桂凤演宰相黎瑟。是年秋,与徐玉兰、戚雅仙、王文娟等合作在国泰、明星、卡尔登等戏院演出。1952年7月随玉兰剧团参加了中央军委总政文工团越剧队。1953年春,入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为志愿军战士演出和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荣立三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1954年回上海后一直是上海越剧院的主要演员。嗓音宽厚宏亮,功架优美,吸收了京剧花脸的唱腔特色和表演的长处,有“越剧大面王”之誉。
在越剧艺术片《追鱼》中,扮演真包公,并根据导演应云卫的要求,毅然剃掉额头上的头发,使女演男的艺术形象更为逼真。1954年秋在《春香传》中扮演老狱卒,获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表演二等奖。曾兼任上海越剧院学馆的教师,悉心培养越剧大面演员。曾随团出访演出于朝鲜、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