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24日,在前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越剧团的基础上,上海越剧院正式挂牌成立。整整一个甲子过去了,昨天,曾经开创了现代中国戏曲创演风尚的上海越剧院宣布,2015年将用10个月10个演出来为自己“庆生”,也与所有的越剧人、越剧观众共同庆生。院长李莉表示:“上越60年,参与并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建设变革与兴衰,剧院所取得的每一分酸甜苦辣,都是每一位上越人和热爱、支持上越的朋友们共同获得的。在甲子院庆之际,我们不搞节庆活动,而是希望以扎扎实实的创作、传承和演出,继续发扬上越人的精神与传统,让前人留给我们的共同艺术财富日益丰厚、焕发光彩。”
看 越剧“活的数据库”
在中国戏曲的版图上,同时拥有传统根基和创新能力的剧院并不多见,得益于数代艺术家的不懈耕耘,上海越剧院位列其中。2013年,上越杀出重围,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和演出重点院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上海越剧院是中国越剧的摇篮”。上越历来以流派众多、名家聚集、经典荟萃而著称,60年来,积累了大量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可称得上是中国越剧经典“活的数据库”。昨天,上越具体发布了年度几大重头演出细节,绵延十个月的演出季,为上海观众提供了一个切身感受“活的数据库”的机会。
除了月底即将亮相的《甄嬛》20场在逸夫舞台的驻场演出,两部重量级经典将在今年登台:尹派名剧《玉蜻蜓》和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前者虽为尹派代表作,却是第一次在上越排演;而后者自从拍摄为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后,袁范版便绝响舞台,至今已逾一个甲子。两部戏都在越剧尚处草根阶段便应运而生,近百年来不断演出,版本众多,上越此度再演经典,意在继承越剧传统,礼敬越剧大师,充分发扬剧种的本体美和个性美。
在传承的同时,上越亦非常注重对传统剧目的挖掘。6月,曾经在16年前创造“追剧”热潮的新版《红楼梦》将强势回归上海大剧院,经过重新制作后,升级为”殿堂版“。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从2016年开始,殿堂版《红楼梦》将作为中国戏曲的顶尖代表作定期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在一流剧场做定期演出的戏曲剧目,可视为民族艺术在当代演艺生态中的一个高峰型标志。11月,上越将推出一台形式别致的“越剧经典音乐剧场”,其用意是通过全新的音乐编排和舞台呈现,使经典剧目变换出新颖而精致的面貌,能够走向更多样、更广阔的舞台。
试 密集演出飨宴观众
越剧自诞生起便以“雅俗共赏”为特点,以上海越剧院的四大经典剧目《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为例,每一部都堪称艺术精品,且每一部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代代相传。
近两年来,上越接连推出了3部新编原创剧目(《甄嬛》上下本、《双飞翼》)和3部改编新排的原创剧目(《舞台姐妹情》、《风雪渔樵记》、《铜雀台》),平均上座率达到九成以上,创造了一轮“越剧牛市”,这一现象鼓舞了上越进一步思考每部作品和每场演出的投入产出比。3月末至4月初,《甄嬛》将以20场连续演出正式开启上越的2015演出年。《甄嬛》自首演以来,一跃成为上越最抢手的热门剧目,各地演出邀约不断,本月底首推的“戏曲驻场秀”,是上越一次大胆的“进逼”越剧的市场能力尝试。
昨天,上越公布了新年的另一大胆举措—7月举型的“越剧嘉年华”将汇集全中国10大越剧院团的近30场演出,上海观众不出家门即可领略全国越剧精品名角的风采。如此大规模的密集型演出,在上海越剧历史上从未有过。8月,曾经创造17小时卖空6000张戏票的《舞台姐妹情》也将以“越剧全明星”阵容登陆上海大剧院。
探 新戏、新人、新观众
这几年,一边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编剧目,一边致力于全面的“扶新计划”。在演员方面,以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方亚芬、王志萍等为代表的中生代艺术家,一边积极不懈地投入创作和演出,一边兢兢业业地培养新人,尤其在近两年的新编剧目中,无一例外地配备AB 甚至C组,由中生代演员以戏带教;在创作队伍方面,既有新老编剧、名导新导的搭档创作,还专门为戏曲唱腔设计人才的培养设置专项资金和课程。这些人才培养的成果,在今年的演出中都将得到全面展现。
预计于10月推出的新作“唐韵”小戏系列,将是一部原创的新人新作,青年编剧+青年演员。引人瞩目的是,在编剧中,启用了院外有志于越剧创作的青年人才,更有青年唱腔设计学员班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将在老师的带教下,操刀剧中7个流派的唱腔设计。
12月,《燃灯者—法官邹碧华》(暂名)将作为2015年上海越剧院的年度大戏压轴登场。这部取材于上海本土真人真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由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亲自挂帅,将配置上越最强的男女合演阵容。该剧目前正在剧本策划阶段,计划由上海越剧院一团演出,于2015年内公演。(记者 邱俪华)
(摘自 《新闻晨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