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越剧团
兰溪越剧团的前身称越海越剧团,老板尹德华。有著名演员小生袁蝶芳、花旦沈雅琴,演艺精湛,深受观众欢迎。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梁祝》等。1954年经兰溪县人民政府登记后正式命名为兰溪越剧团。
1955—1957年,陆续招收一批新演员,演出剧目有《颜大照镜》、《孔雀胆》、《红线盗盒》、《杨门女将》等,另有配合形势的宣传戏《刘介梅》、《还我台湾》等。该时期,袁蝶芳、单雄芳、沈雅琴先后离团。1958年重组领导班子,由商兰琴任团长,周芳振、张雅珍任副团长。主要演员为小生商兰琴,花旦任梅芳、袁梅凤、赵杏筱,老生周芳振、张雅珍,小丑俞爱华、钱云芬,司鼓钱水初,主胡马长虹。
1960年又招收了50名学员,由周芳振、袁梅凤、胡石生任教,通过培训,留团14名。1961年再招收一批学员开办文艺培训班,由陈瑞来、袁梅凤、黄士耀任教。1960至1965年剧团的主要演员有:花旦袁爱香、夏晓霞、郭瑞云、汪淑萍,小生商兰琴、朱爱仙、宋松花、邢菲琴,老生周芳振、张雅珍、江佩珍、王再花,小丑钱云芬、林雅飞等。加上文艺班结业后回团的一批基本功较扎实的新生力量,该时期是兰溪越剧团演出阵容较强的阶段。演出剧目有三类:第一类是质量较高的传统戏,如《孔雀东南飞》、《齐皇斩后》、《小忽雷》、《诸葛亮招亲》、《半把剪刀》等;第二类是现代戏,如《血泪荡》、《八一风暴》、《红灯传》、《奇袭白虎团》、《雷锋》、《王杰》等;第三类是武功折子戏,如《三岔口》、《十一郎》、《芦花荡》、《一箭仇》、《狮子楼》、《虹霓关》等。正当剧团阵容整齐、演出兴旺的时候,1966年全国进行“文化大革命”,在一片砸烂女子越剧的狂喊声中,兰溪越剧团经历了三年的“斗批改”运动,于1969年12月大批演职员被转业分配到供销系统和粮食系统,少数年纪较轻的演员并入兰溪县婺剧团,原越剧团编剧何师曼在运动中被折磨悬梁自尽,兰溪越剧团就此夭折。
1955—1957年,陆续招收一批新演员,演出剧目有《颜大照镜》、《孔雀胆》、《红线盗盒》、《杨门女将》等,另有配合形势的宣传戏《刘介梅》、《还我台湾》等。该时期,袁蝶芳、单雄芳、沈雅琴先后离团。1958年重组领导班子,由商兰琴任团长,周芳振、张雅珍任副团长。主要演员为小生商兰琴,花旦任梅芳、袁梅凤、赵杏筱,老生周芳振、张雅珍,小丑俞爱华、钱云芬,司鼓钱水初,主胡马长虹。
1960年又招收了50名学员,由周芳振、袁梅凤、胡石生任教,通过培训,留团14名。1961年再招收一批学员开办文艺培训班,由陈瑞来、袁梅凤、黄士耀任教。1960至1965年剧团的主要演员有:花旦袁爱香、夏晓霞、郭瑞云、汪淑萍,小生商兰琴、朱爱仙、宋松花、邢菲琴,老生周芳振、张雅珍、江佩珍、王再花,小丑钱云芬、林雅飞等。加上文艺班结业后回团的一批基本功较扎实的新生力量,该时期是兰溪越剧团演出阵容较强的阶段。演出剧目有三类:第一类是质量较高的传统戏,如《孔雀东南飞》、《齐皇斩后》、《小忽雷》、《诸葛亮招亲》、《半把剪刀》等;第二类是现代戏,如《血泪荡》、《八一风暴》、《红灯传》、《奇袭白虎团》、《雷锋》、《王杰》等;第三类是武功折子戏,如《三岔口》、《十一郎》、《芦花荡》、《一箭仇》、《狮子楼》、《虹霓关》等。正当剧团阵容整齐、演出兴旺的时候,1966年全国进行“文化大革命”,在一片砸烂女子越剧的狂喊声中,兰溪越剧团经历了三年的“斗批改”运动,于1969年12月大批演职员被转业分配到供销系统和粮食系统,少数年纪较轻的演员并入兰溪县婺剧团,原越剧团编剧何师曼在运动中被折磨悬梁自尽,兰溪越剧团就此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