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肉子
指一些多次运用的“赋子”,演变成为某些剧目中为观众普遍欢迎的、相对固定的唱词或道白,紧扣剧情和人物心理,有血有肉,已不同于“赋子”的泛泛描述,故称“肉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剧中的“十八相送”和“楼台会”,经过几代艺人的反复演出,唱词道白都已相对固定,缺少了它们,《梁祝》就不复存在。将它们搬用到别的戏里就不适用,因而这些唱词道白就成了《梁祝》的“肉子”,“十八相送”和“楼台会”也成了《梁祝》中的“肉子戏”,演出《梁祝》,其余场次尽可“掼路头”,而这两段戏却只能按“肉子戏”演出,否则便会招人嘲骂。
越剧科班授徒传艺,除了教会一些一般“赋子”以外,还要教会徒弟几出“肉子戏”,以便艺徒掌握扮演人物的基本技能。
越剧科班授徒传艺,除了教会一些一般“赋子”以外,还要教会徒弟几出“肉子戏”,以便艺徒掌握扮演人物的基本技能。
越剧推荐
- 下一个百年越剧还得改革2019-01-26
- [正调]时期2019-01-26
- 浙江省第7届戏剧节评奖(越剧部分)2019-01-26
- 中央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得奖的戏曲剧目2019-01-26
- 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奖(越剧)获奖名单2019-01-26
- 第四届中国戏剧节评奖(越剧部分)2019-01-26
- 嵊州《百年越剧》主要纪念活动2019-01-26
- 越剧小生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