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时本地粤剧的舞台布景和装置大体上是跟随「仙凤鸣剧团」奠下的模式,可是大部分的剧团由于经济的问题,却没法像「仙凤鸣剧团」那样因戏置景,仍然维持戏曲传统,因应场口,配搭布景,使道具、布景可循环再用。今天来说,这样做法非常环保,亦可说是戏曲程序表演的「捎生兄弟」。
传统戏曲以演员为中心,道具和布景只属陪衬,所以因陋就简,节省班费,也情有可原。但简单可以,马虎却不可接受。本地粤剧舞台上时常见到夏日炎炎在厅堂摆放梅花,又或道观放了一尊观音像。此外,巍峨宫殿里出现漆油脱落的台椅,也间可睹见。上述瑕疵不会影响演员的表现,但会使不常看粤剧的观众尤其是学生留下坏印象。幼时闻长辈教训,说穷人就算不能穿得「身光颈靓」,也要整整齐齐,否则别怪人轻视自己。本地职业班要重视每一次的演出,才会获得观众的尊敬。
传统戏曲以演员为中心,道具和布景只属陪衬,这从最早的舞台装置形式「门帘台帐」和「一桌二椅」可见一斑。由最早的简约舞台演变至今天满台布置,绝对是物质文明的象征,「靓衫」、「靓景」也成为粤剧巨型班的标志,可是和现代剧场有点「格格不入」。由於戏曲可以以虚拟动作来交代场景,因此传统剧目可以在剧场演出,可以在露天戏台演出。在文革时,内地的粤剧演员更曾在由数张乒乓球桌拼凑而成的表演台演出,这反映戏曲灵活的一面,但放在现代剧场表演,就没有用尽它的优点。
现代西方舞台设计以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为目的,而剧中景物和人物的联系与展现必须潜存创作者的主观意念,同时也是创作者作品风格的呈现手段之一。除了布景外,创作者还会使用灯光、特效、舞台调动来表达个人的主观意念,因此西方剧目如果没有了原来的布景及舞台装置,根本没法演出;就算勉强演出,也没法完整地表现创作者的意念和风格。因此,粤剧如果进入「导演中心」的年代,程序化的舞台装置便会受到严峻的考验,为单一作品设计「风格化」的布景和舞台摆设,就会「脱颖而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