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允文允武的罗家宝先生,与宋将陆游很相似。七十多岁的陆游,依然眷恋四十年前与妻子的一段深情,而度过了八十六载春秋,浮沉艺海七十四年的罗家宝,对粤剧亦始终不离不弃。
罗家宝《梦断香销四十年》剧照
罗家宝先生,在1930年出生于广东鱼米之乡顺德,父亲是著名的打锣师傅罗家树,人称打锣树。事实上,罗家可谓一门五杰,除了虾哥和他的父亲罗家树之外,还有叔父罗家权、罗家会及活跃于粤剧和影坛的罗家英。十二岁那年,虾哥以神童姿态踏上粤剧舞台,从此与粤剧结下不解缘。由于父亲打锣树之名响彻剧坛,很多老倌都乐意收他的儿子为徒,所以虾哥的师父大都是一代名伶。
集各家艺术于一身的虾哥曾说:“真正抓手真正教导的只有两个师傅,一个白玉堂,一个薛觉先,其他的都是像“点睛”那样指点。白玉堂师傅演得很好,特别是打南派,所以我演“袁崇焕”的南派也是学他的。
罗家宝《袁崇焕》剧照
在新加坡时,跟桂名扬(“八哥”)做了半年也学了不少东西。当时大家都给面子我爸,一听是打锣树的儿子便肯教,爸爸给我写信叫要好好跟八哥学,把信给八哥看,八哥说行,跟着我,有什么不好的我会说你的,其实就是爸爸提挈我学了很多东西。”
虾哥以得天独厚的艺术天分,以及具个性的低回声线,演绎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曲名剧。例如《情赠茜乡罗》、《柳毅传书》和《梦断香销四十年》等等,堪称优海虾宗。对于如何创造出这个富有特色的虾腔,虾哥谦虚的说:“这只是观众给面子。虾腔的特点就是我讲几个前辈的唱腔混合(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马师曾)。作为掌板师傅的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虾腔也是多得我爸爸。”
罗家宝、林小群《柳毅传书》剧照
罗家英、罗家宝、李宝莹、尤声普合影
罗家宝先生以独特的声线自创虾腔,唱至街知巷闻,追随者如云。虾哥的门生众多,他的门下弟子除了有专业演员,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虾腔爱好者,全力支持虾哥延续艺术。2004年罗家宝青年粤剧团正式成立,更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民营粤剧团。一众虾腔爱好者更成立了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专门研究虾腔和作定期聚会以及演出,虾哥生前也不时会粉墨登场。
然而,一般人都会为自己的缺点而耿耿于怀。虾哥的弱点是天生嗓音低沉,唱不上高音,他就以低音加上自己绝妙的唱功,发展出圆润低郁的虾腔,这一点也印证了虾哥适时而变的处事之道。为了提携后进,步入古稀之年,他仍不时奔走于粤港澳,参加活动或者指导徒弟、学生们演出,即使风尘扑扑,他也不觉得辛苦,因为舞台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理想,徜徉于粤剧的艺海当中,虾哥毕生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寻求突破,而且不断为自己的艺术表演注入新生命,让自己的艺术生命不断受磨炼,不断精进,这一份使命感让他自得其乐。虾哥说:“我想培养更多粤剧接班人,使粤剧能够发扬光大。希望我的戏能够多演一点,能够代代相传。”
生命是在螺旋线中进化的,罗家宝先生的人生轨迹也相似于一条螺旋线,孜孜不倦地探幽索隐,深知粤剧传承工作繁重而迫切,一生致力推动粤剧发展,令虾腔在粤剧舞台大放异彩。“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正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他身上特有的艺术和精神,非常值得探讨和感悟,并为之学习。
粤剧音韵如珠江水流淌,锣鼓响起,丝竹弦动,梨园子弟粉墨登场,舞台显芳华活力。虾哥饰演的陆游,一生刚直不阿,直言犯上而屡次被罢官放流。虾腔的沉郁,正好唱活一代诗人的性格。虾哥爱变,就是不想被旧有的东西所限制。虾哥对粤剧的那份爱,那份执着,始终不变,就如陆游一样择善而固执,毕生心血都放在粤剧了。
罗家宝先生的离去是粤剧界和文艺界的重大损失,悲闻虾哥远去,最不愿看到的是“人去艺也去”,但我坚信虾腔的传承者们一定会使虾腔永存的。“演艺精髓吐异彩,毕生心血沃梨园。罗老此生领粤剧,虾腔功满却升天。万人泣挽小生王,一身豪气还九重”。
虾哥名垂竹帛,虾腔功标青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