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长河里,优秀戏剧表演艺术家既是其间璀璨生辉的明珠,也是传承戏剧艺术的一炷炷香火。如今,面对新文化的冲击,仍有一些可敬的老“戏骨”们坚守传统戏剧,献其一生增光添彩的同时,倾力传承振兴中华传统艺术。琼霞便是其中一员。作为一代名伶红线女的关门弟子,她始终为发扬“红腔”、传承粤剧而默默坚守在艺术舞台上,并用不断推陈出新的剧目擦亮粤剧新名片。
近来,琼霞带着珠海粤剧团打磨5年的新编粤剧《疍家女》在广东各地“刷新”着人们对珠海粤剧的印象,赢取一片喝彩声。

拜师·“您敢教我就敢学”

6岁那年,琼霞因为红线女主演的粤剧电影《关汉卿》而爱上粤剧。10岁那年,琼霞考取了广东粤剧学校,自此开始系统学习粤剧文化。由于天生嗓音条件极佳,她模仿的唱腔和学习的剧目都是红线女之前所传唱过的。15岁那年,红线女作为红豆粤剧团团长来学校挑选需要的人才,一眼便看中了琼霞。
1998年,准备参加广东省第二届演艺大赛的琼霞一直在纠结作品的选题内容,便求教于红线女。“老师一开始推荐《打神》,当晚凌晨1时多她再打电话来,说还有一个更好的戏,只有我演过,你敢不敢演?”琼霞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假思索地答道:“您敢教我就敢学。”这个“敢”字可不是随便说的,红线女推荐的这部剧叫《思凡》,是在清代末期由昆曲传入粤剧的一出独角戏,全剧一人到底,身段繁重,姿态多变。戏曲界向来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说法,足见其难度之大。一约既定,万山难阻。琼霞开始了《思凡》的学习之路。当年已74岁的红线女常常往返广州与珠海间对琼霞亲自指导。
琼霞凭着《思凡》,获得第二届广东省粤剧演艺大赛金奖第一名,自此一曲成角儿。

成名·坚守传承粤剧艺术

1999年,琼霞正式拜师入门。红线女对这个关门弟子喜爱有加,倾其所能传授技艺,琼霞则勤学苦练技艺精进。2002年,琼霞以粤剧《伶仃洋》片段、《驼哥的旗》片段、《思凡》三剧目赴京举办《红船、红豆、红梅——琼霞艺术专场》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最高戏剧奖梅花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摘梅”者。作为知名粤剧演员,琼霞的个人价值直线上升,当年许多功成名就的戏剧演员选择将演出商品化,但琼霞却选择建立自己的艺术团,许多人都嘲笑她“傻”,她不以为然,“粤剧的文化、红线女老师的戏剧精髓都是我的责任,我也想过打退堂鼓,但是恩师对粤剧的忠诚感染了我。文化,一定要传承,艺术是无价的。我能坚持下来,这让我觉得骄傲。”眼见着传统戏剧越来越低迷,琼霞决定要在传承粤剧艺术方面有所作为。
她筹办惠民演出、为小学生无偿传授粤剧课程,这些项目投入极高并不获利,“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这是戏剧演员对戏剧和文化传承的责任。”好在政府加大了购买服务的力度,惠民演出更是达到了每年50场的数量,在五年间,观众从寥寥无几变为场场爆满且观众年龄正逐步年轻化,这让琼霞看到了粤剧发展的希望。

创新·打造粤剧艺术新高度

最近几个月,琼霞和剧团都在反复排练新剧目《疍家女》,为备战11月份的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不停排练、打磨。琼霞的目标很明确,“珠海粤剧已经沉默20年了,我们这次就是奔着金奖去的。”五年前,珠海水上婚嫁申遗成功,第一次听到有关疍民故事的琼霞,了解到珠海有15万人都曾是疍家人,并且被疍民勇敢、创新、包容和反抗精神所吸引,经过多方探寻和了解,她决定创造一部记录疍民生存状况和歌颂疍民思想精神的粤剧。
琼霞希望这部剧能够代表珠海粤剧艺术的新高度。作为珠海市粤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琼霞除了抓艺术质量还要兼顾剧团的经营,她告诉记者:“粤剧的传承培养演员是核心环节,演员是戏剧的基础,在当今时代,演员不仅要有艺术价值,还要认识到市场规律,将市场规律作为手段,但它的宗旨始终是要让艺术服务于人民。”
不久前,《疍家女》首演大获成功,但精益求精的琼霞表示,这部戏还可以再好,“希望珠海粤剧艺术的‘身高’能够再往上‘蹿’一截儿。”


本稿件转载自珠海特区报,由特区报记者宋雪梅、实习生蔡钰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