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时许,道滘镇南城小学5楼的舞蹈室人声鼎沸。这正是南城小学粤曲班的训练时间。粤曲班的30多名小学生正在排练新编粤剧《红豆新芽》。小朋友有的水袖飘飘,有的煞有介事地挥动着红缨枪,调皮的男孩在表演之中也不忘抛出几个鬼脸。一轮下来,他们在排练间隙蹦跳着玩闹起来。一旁的老师们则赶快上前维持秩序……

在道滘,除了南城小学之外,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也都建立了粤剧曲艺培训基地。粤剧曲艺进入小学、幼儿园,让道滘这个“中国曲艺之乡”不但消除了可能出现的传承危机,也以儿童为纽带,让粤剧曲艺的魅力深入更多的道滘家庭。

粤剧传承“从娃娃抓起”

从2008年道滘启动“粤剧曲艺进校园”,至今已历时3年。这3年时间里,道滘学生曲艺特色的名头已经在东莞乃至广东打响。去年,道滘中心小学的粤剧《刘胡兰就义》获得了东莞市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铜奖。今年的南城小学的节目《穆桂英挂帅》参加了广东省社区文化节开幕式表演。

今年6月,80多岁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在道滘参观时,看到道滘3岁的小孩也能上台唱粤曲,非常兴奋,将原本计划两小时的参观延长至近一整天。

南城小学是道滘最早开设曲艺班的小学。在该校校长叶广棠看来,学生学习粤曲,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还能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所以粤剧班的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也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粤剧本来就不易学,更何况粤剧班的学生每周只上课两次。6年级的小女孩石心颖告诉记者,学粤剧最辛苦的不是压腿、走圆场,而是表演的时候穿“大扣”。“大扣”是包括棉袄在内的整套戏装,穿在身上又热又重。5年级的男孩罗通则说,因为要参加曲艺班,常常来不及听老师布置作业就得出发。所以排练完回到家,需要打电话问其他同学作业有哪些。有时候听得不清楚,做错了作业。

随着孩子们学业加重,到了5年级之后,许多家长会担心参加兴趣班影响孩子学习,甚至有的班主任也担心学粤剧会占用孩子太多学习时间。这时,粤剧老师们则需要尽量与家长和文化课老师做好沟通,争取把愿意学粤剧的孩子留下来。

儿童粤剧教育道路探索

道滘粤剧培训老师梁柏生回忆,早在2003年,道滘镇便举办了针对学生的免费的暑假粤剧曲艺培训班,当年便足有两百多名学生来报名。2005年6月,青少年粤剧曲艺培训中心成立,加大了粤剧曲艺的培训力度。2008年5月,道滘正式启动了粤剧教育进校园。青少年粤剧培训的“主阵地”逐渐由培训中心转移到了学校。目前,道滘3间设立了曲艺培训基地的学校的粤剧班已有近百名学生。

前段时间,因为粤曲老师们需要参与粤剧《大明长城》的排练,有一些曲艺课程只能让学生们自行练习,许多学生有些失落地表示,希望老师们能早点回来教他们,这让梁柏生等颇受鼓舞。

在道滘粤剧培训老师们看来,道滘镇曲艺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曲艺社中还是中老年人居多,喜欢粤曲的年轻人也相对较少。他希望通曲艺培训基地过对儿童的熏陶,能够让道滘的曲艺文化能够更好地得到传承。

事实上,小学生学习了粤曲之后,还会带动起整个家庭对粤曲的兴趣。6年级的宁秋茵说,父母经常要她表演一下新学的粤曲,每当她表演完,父母都会称赞:“你太棒了!”

儿童粤剧教育将与课本结合

梁柏生介绍,教成年人学粤剧的难度与教小孩差不多。首先,成年人容易先入为主,可塑性没有小孩子这么强。所以粤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不过,小孩子的调皮捣蛋也让老师们颇为费神。维持课堂秩序便占用了老师们的大量精力,因此常常一节培训课需要三四位老师参与其中。在小孩子们调皮捣蛋时,老师们有一个应对“绝招”:“你再捣乱,就不给你上台表演了!”一听到这句话,这帮喜爱表演的孩子就不敢捣乱了。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道滘粤剧培训老师意识到,“只靠着老戏本已经不行了”。因此,道滘镇曲协不断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偏好新编、改编了一批小粤剧和粤曲节目。老师们还为幼儿园粤剧班创作了粤曲表演唱《幸福东莞齐向往》。今年,由培训老师、国家二级导演李小玲创作、道滘镇曲艺协会表演的莲花板《红船颂》,在“岳池杯”首届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中获铜奖。《红船颂》也颇适合儿童进行表演。

将新编粤剧与学校的课程结合,是道滘青少年粤剧培训的一大趋势。去年,粤曲老师将课文《铁杵磨成针》编排成一出粤剧,受到了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梁柏生说,未来道滘镇除了逐渐加大粤剧曲艺教育进校园的步伐之外,该镇还借助粤韵馆这个平台,准备通过开设初定名为“粤剧大讲堂”的培训加表演形式以满足更多学生学习需要。在大课堂上,学生不但可以欣赏粤剧,也能参与表演和基本功练习。道滘还将以大课堂为平台,邀请更多没有接触过粤曲的孩子,家长来欣赏粤曲表演,以扩大道滘少儿粤剧培训的影响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