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树下的老伯,咚咚的锣鼓声,曲牌、布景……这一切是那么熟悉,但是那悠扬的粤曲唱词却已改成了英语、马来语。香港查笃撑儿童剧团协会带来了折子戏《醉打金枝》,一帮小朋友用英语把故事演绎得有板有眼,引得台下观众不时发出笑声。年轻的傅朋还用马来语演唱了《拾玉镯》。一位粤剧戏迷杨女士说,她虽然听不懂演员说的话,但是听到音乐就知道演的是什么故事。

香港英语粤剧的创始人黄展华当晚也用英语演唱了粤曲。他从1947年就开始创作英语粤剧,初衷主要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戏曲文化,特别是像舞台上只有4个人出现,唱词中也会表达出百万人的这种气势的中国戏曲文化的独有想象力。“没想到创作出来之后,广受欢迎。”黄展华曾多次受邀到温哥华和多伦多演出,得到当地外国友人的欢迎,多伦多的女市长还亲自穿起戏服学表演。

英语粤剧不仅是向海外推广中国戏曲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光大粤剧的一种手段。从晚清开始,随着大量华商及劳工移居海外,粤剧开始在海外流行,尤其在新加坡、北美等地群众基础深厚。由于珠三角地区的华人出洋后一时很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粤剧便成为一条很好的维系感情的途径。在新加坡,聚集广东人的“广惠肇”会所下有16个会馆,每个会馆都有音乐部,每到节庆之日,必唱粤剧。但是,带队过来表演的新加坡敦煌剧坊主席、新加坡英语粤剧的创始人黄仕英说,由于新加坡以英语为主,要想让别人认同粤剧,让粤剧得到更大发展,必须让别人听懂,所以他们从2000年着手创作英语粤剧。“英语粤剧出来以后,粤剧的市场扩大了许多。”

粤剧以不同的形式在海外开枝散叶,但始终与故乡有着紧密的交流。佛山青年粤剧团1991年去美国交流、演出,一个月就演了40多场。而敦煌剧坊今年就已来了三次。黄仕英说,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所以新加坡的粤剧艺人都想来佛山看看,也想在万福台上演出。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粤剧爱好者侯洁怡还在昨晚的演出中向万福台赠送了“调音台”,希望古老的万福台能一直焕发青春魅力。她说,本来是抱着玩乐的心情而来,但是看到粤剧文化周搞得这样红红火火,她非常高兴,愿意回到英国后为推动粤剧在当地发展多出力。

新加坡敦煌剧坊演员在演出英语粤剧折子戏《白蛇传之游湖》

新加坡敦煌剧坊演员在演出英语粤剧折子戏《白蛇传之游湖》。(何建新 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