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于粤剧世家,他们跟一般的孩子有些许不同。比如从小就对“唱念做打”不陌生,有较强的艺术天赋,习惯了逢年过节登台表演,越长大越对这门传统艺术产生兴趣……最近,广东粤剧院当家花旦蒋文端的两个女儿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展演”实现中国梦南方赛区金奖。而粤剧界集编、导、演为一身、被誉为“通台老倌”的何笃忠,他的孙子也斩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小梅花荟萃”银花奖。获奖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并不是最重要的。让人感兴趣的是,这几个孩子学习粤剧的过程和接触粤剧后的变化。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推广传统戏剧,让孩子学点戏也会是一些家长的选择。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这门艺术还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比较小众。送孩子去学音乐、舞蹈、美术的很多,但是让孩子去学传统戏剧?他们也许会想:嗯……有用吗?太苦了吧?有必要让孩子做这行吗?其实,我们发现这些粤剧名家的后代也并没有从小学戏,粤剧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兴趣爱好,但是对他们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这些所谓“粤剧儿童”并不只是整天在粤剧学校摸爬滚打的戏童,更是持续从粤剧中获得滋养的孩子。
兴趣
她平时很“多动”,
但看粤剧却一坐就是3个小时
蒋文端的大女儿李欣霈小时候有“过度活跃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注意力很难集中。以前学钢琴,老师特别无奈:“没教过这样的孩子!”到现在两姐妹一起去练功也是,欣霈头十分钟特别卖力,之后就慢慢散掉了。而妹妹欣臻爆发力不行,但耐力很好,多累都能坚持住。所以,欣霈常常提醒自己“要专注”,不然自己正在做什么都会忘记,又去干别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孩,长大后看粤剧能够一坐就是3个小时。这让蒋文端非常惊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她决定教教她们也无妨。
“之前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做这一行,包括我的父母也是搞粤剧的,可是我们的孩子没必要一定要做这一行。因为我自己知道,演粤剧的付出和所得相差太远,太辛苦。当然我做了就要做到最好,但是她们现在年纪小,选择有很多。”
蒋文端在广东粤剧院的化妆室里准备一场新年演出。当晚她只表演一出折子戏,所以仍是一张留待上妆的素颜,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气质一如既往的温婉端庄。可能因为话题是女儿,她的表情又透着一种柔和亲切。那个舞台上不食烟火的名旦也有了家常的气息。如果从她的外形来看,那张没有皱纹的脸很难让人猜到真实年龄,更不会想到她已经是两个女孩的母亲。实际上,她生第一个女儿的时候已经年过三十。
现在,欣霈12岁,欣臻10岁。她们正式学习粤剧不过两年时间。蒋文端忙于去各地演出,有空就在家里教,没空就让外婆带着练。两个孩子越练习越上瘾。蒋文端常常会从粤剧中抠一段小曲出来,让她们唱不同的人物,保持她们的新鲜感。家人用IPAD把她们的表演拍下来之后,她们会兴冲冲地拿回去看,听妈妈分析哪些地方演得好,哪些动作要改改,“这里再加个眼神就更好了!”一遍遍的改进,让两个小女孩看到自己的进步,更提起了兴趣。特别是扮相之后,服装一穿,道具一拿,更喜欢了。
练基本功很苦,也很枯燥,欣霈姐妹的骨头比较硬,练起来特别疼。她们假期去粤剧院的排练场压腿练劈叉,痛得大喊:“救命啊!”但是练完后问她们第二天还来不来?她们总回答:“还来!”
李欣霈表演《山乡风云》
李欣臻表演《荔枝颂》
天赋
红线女亲自教导,
两个月练成“小梅花”
学习戏剧其实是没有门槛的,但是要唱得好,甚至成为专业人才,就需要一定的先天条件。何笃忠觉得,他11岁的孙子还真的有点天赋。虽然爷爷是粤剧界著名编导,妈妈梁筠菱也是广东粤剧院知名花旦,但何本骏过去一直没完整地在剧院看过粤剧。他似乎更喜欢流行文化,从六七岁开始,就经常一个人在电视机面前看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录像带,跟着学,跟着跳,跳得很好,还登台表演过很多次,又被学校作为“保留节目”传到网上去。
去年夏天,他就读的海珠区逸景一小迎来10周年校庆,文艺骨干何本骏照例要表演一个节目。学校老师知道他们家是搞粤剧的,就跟家长说:“他老是跳迈克尔·杰克逊,不如你们教他一段戏。”那个时候,何笃忠就把丁凡的《飞兵奇袭沙家浜》演出录像给他看,对他说“能唱好这段就教你”。没想到本骏第二天就背出来了,而且唱得有板有眼,音准、音色和节奏都不错。于是何笃忠就开始在家里教他这段唱做并重、身段丰富的折子戏。校长看了以后很高兴,还从学校学武术的小朋友中挑了8个出来,给本骏配上8个兵。他们都不是广东的小孩,不会讲粤语,只能做动作,但也给这段戏壮了声势。何笃忠又帮着把几个小演员的服装、头饰、道具配齐,“9套才花了1100块钱”,这个节目就排出来了。
何本骏的表演还得到了粤剧大师红线女的指点。在他五六岁的时候,爷爷曾带着他跟红婆婆吃饭。当时红婆婆问他:“你演不演粤剧?”本骏居然答道:“不演”。事隔几年,红老师得知本骏学了戏,很高兴,马上说要看看。何笃忠带他到红线女艺术中心,在红婆婆面前,他毫不胆怯,一个人就镇住了舞台。从当时的视频来看,红老师在台下看得极为认真,看完之后跟本骏谈了很久,一字一句地教他表演和唱功。“你欢喜,要从眼神透出欢喜……”身材瘦小的红老师还反串起声音粗犷、动作飒爽的文武生,为本骏作示范。红老师先后看了3次,每次都跟本骏谈了近一个小时,看他有进步,红老师非常开心,一直夸他“很聪明”。刚学粤剧才两个月的何本骏,在去年剧协举办的“小梅花荟萃”中,竟然先后获得了省赛的金花奖和全国赛的银花奖。
改变
很多方面,戏剧的影响都能看得见
“现在的小孩子太忙了,每个人都要学很多东西。”蒋文端不想把女儿们的时间拍得太满,也从来不强迫她们学什么才艺。以前她们学过拉丁舞,但是老师没有严格要求,最后也就学了点皮毛。自己父母都是粤剧团的伴奏,他们对蒋文端说:“钢琴老师就住我们楼上,不能浪费。”于是她让两个女儿学了琴,大女儿因为太活跃没怎么学,小女儿坚持了下来。后来在唱粤剧的时候,她发现小女儿在音准和节奏上都比姐姐要好。
在刚教女儿们唱粤剧的时候,蒋文端的想法是:至少以后她们的形体会比较挺拔,能增加气质。这个目的很快就达到了。而且慢慢地,她发现孩子们不仅是形体发生了变化,在很多方面,戏剧的影响都能看得见。比如以前她们对于课文,特别是文言文和诗词歌赋,都有点死记硬背的感觉,讲的什么不太懂。但是看戏、学戏之后,她们对传统的语言和文化都更加熟悉,“这一段是苏东坡的词,我们课堂上学过”,印象会更深刻。而且那种古典的文字韵律逐渐深入心灵,蒋文端认为对她们的阅读和写作帮助很大。另外,戏曲中有很多历史故事,她们也自然会将其和历史课本对应起来。她认为:“以前我们从书本上学历史,很枯燥,就是一个事件的解释。而戏剧很多就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它的形态很丰富,有音乐、有情节、有唱词。小孩子接受起来肯定更容易,也更难忘。”
由于唱粤剧需要字正腔圆,让观众不看提词器也能听懂,所以演员必须注重“牙齿和舌头尖的灵巧”。“以前她们说话比较"懒",该用鼻音的时候也懒得用,听起来很怪。现在唱了戏之后,广东话比较正。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也有力度多了。”蒋文端还欣喜地发现,粤剧中的传统伦理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女儿们,像待人接物的礼仪、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她们自然就学会了。
有了戏剧基础后,动作艺术类的表演她们都会更快上手。在学校校庆表演节目时,欣霈常常会被叫去帮别的同学编舞,还指导他们唱歌。因为形体好,她还被选为每天广播体操的领操。“她动作规范、有力度,声音又大,”蒋文端笑着说。她觉得现在女儿们非常享受自己的粤剧时光,以及戏剧根底为她们带来的改变。
而何本骏拿奖之后也从一个有点活泼淘气的小男孩变得特别有礼貌、严谨听话、尊重老师。何笃忠说:“他现在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成了学校的公众人物,有了荣誉感。”
蒋文端母女和著名粤剧艺术家丁凡 何本骏和同学演出《沙家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