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粤剧界的同仁们和全国人民一起,以饱满的爱国热枕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投身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大敌当前,粤剧界人士也是抗敌的硬骨头!本文介绍的,是三位粤剧名家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表现。

(一)

在抗日战争中提到关德兴,南粤大地没有人不知道的。关德兴,艺名新靓就,体魄健壮,从小喜欢粤剧。他特别神往《岳母刺字》中的岳飞、《武松打虎》中的武松等英雄形象。关德兴一生爱国爱乡,名声远播。

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德兴本着“粤剧应该上火线”的信念,于1939年在香港组建粤剧救亡服务团,在皇后戏院等演出粤剧,为“中国妇女兵灾筹赈会”募捐,关德兴在剧中表现独臂挽弓、飞刀退敌、快打钢鞭等绝技,吸引了不少募捐者。同年10月1日,关德兴率领粤剧救亡服务团由香港前往桂林,在桂林一带连续三个月举办“募捐前线将士寒衣运动”等义演,筹得不少抗日资金。

1940年9月22日,以关德兴为团长的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抗战宣传团,启程前往菲律宾,两个月后传赴美国,为中国抗日宣传筹款。他在美国募捐义演期间表演的绝技“打神鞭”,一时传为佳话。其实,关德兴的“打神鞭”绝技,是他早期到美国演出时学会的,他观察到美国西部“牛仔”舞弄长鞭的本领很高,便暗自揣摸,掌握秘诀,终于超过了西部“牛仔”的技巧。这次他重返美国登场表演,技巧又提升了一步。只见他把长鞭挥舞得天旋地转,突然用力一抽,把数米外的一个烟头抽灭了。他的技巧令观众叹为观止,纷纷称他做“神鞭大侠”。抗战宣传团这次赴美宣传演出,共筹得30万美元,全部转交抗日前线。

关德兴回国后,继续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后,他不愿屈从于日寇的统治,偕妻逃亡湛江,辗转于广东、广西交界处进行抗日宣传演出。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很欣赏他的抗日豪情,委托他组建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戏剧宣传团,并任命他为上校团长。在剧团成立之际,关德兴庄重地对团员们说:“我们作为艺人,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应该负起责任,我们组建宣传团义演筹款,就是救亡。如果我们只顾自己,那我们的民族感和爱国心都到哪里去了呢?难道甘愿眼看着国破家亡,去做亡国奴?虽然,在宣传团的生活是清苦的,但我们是为抗日救亡出力,自己苦点又算得了什么?” 关德兴强烈的爱国心深深感染着在座的每个团员,大家决心以关德兴为榜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2年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抗战宣传团在南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关德兴与高飞凤领衔演出《戚继光》、《岳飞》、《山东响马》、《华容道》等一批宣传不畏强敌、鼓动抗日的剧目。演出前,关德兴在戏院门口挂上一把硬弓,声言凡拉得满弦者可免费入场看戏,拉不动者捐献一元,称“一元救国”活动。大多数观众都不能拉满弦,均自觉掏出一元或几元放进募捐箱里,为抗日救亡运动献出一份力。关德兴此举被南宁观众传为美谈。

其实,早在抗战之初、香港沦陷之前,关德兴就站立街头,以拉弓举行义演筹款支持抗日。他手持硬弓,身边放一募捐箱,面对路人拱手作揖,大声说:“各位先生、小姐,眼下日寇侵华,烧杀抢掠,杀害我们的同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小弟出于义愤,救国心切,理应尽力。今有硬弓一张,谁拉得动它,小弟便在募捐箱投下二元港币,如果你们拉不动这张硬弓,请依样投钱。各位先生、小姐,请拉拉硬弓,一试臂力,如何?”路人本来就有心为抗日捐款,听关德兴这么一说,便纷纷上前拉弓。这弓可谓坚硬无比,没有三百斤力别想拉满弦,绝大多数路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拉动,于是纷纷解囊捐款。此时,有人提议关德兴表演一下拉弓的真本领,关德兴稍移虎步,轻舒臂膀,用力一拉,粗实的弓弦被他拉得满满的,众人无不拍手称奇,佩服地称他做“神弓铁臂”。

此后,关德兴率领他的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戏剧宣传团穿梭于广西东南部和广东之西部,进行义演筹款、宣传抗战,慰劳抗日官兵,救助后方同胞。他们还根据抗战的需要,编写了《新骂曹》、《两个饿兵》等新戏。在编演过程中,得到著名戏剧家田汉、夏衍、欧阳予倩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上演的剧目,正气大义、善恶分明、同仇敌忾,大长抗日军民的志气。抗日战争胜利后,关德兴离开广西返回广州,与白驹荣、廖怀侠、关影怜、高飞凤、古耳峰等另组新大陆剧团。至此,关德兴在抗日战争中组建的粤剧救亡服务团、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戏剧宣传团的历史宣告结束。关德兴的爱国情怀和抗日雄风永远激励后人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二)

在抗日战争时期,粤剧名家马师曾表现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和在外敌入侵面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践踏我国东北三省,马师曾便在香港编演了不少抵抗外敌入侵的粤剧,其中《汉奸的结果》就是代表作之一。剧中的主人公唱到:“国事蜩螗谁挽救,当朝执政都系无用之流。到如今国难当头重不知奋斗,只知道重重抽剥不把武备来修。那强邻虎视眈眈露出狰狞面口,我国民醉生梦死不识未雨绸缪。有心人忧国忧民能不痛心疾首?须知道国亡在即当要及早回头。”剧中的男主角由马师曾扮演,由他唱出来的词曲表达了国人的心声。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几年后日寇迫近香港,一些特务汉奸以威迫利诱、软硬兼施的方法,要马师曾留在香港组团迎接皇军的到来。马师曾软硬不吃、称病拒绝。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爱国艺人身处险境。在香港沦陷的第三天,马师曾冒险带领全家逃离香港,取道澳门进入广东粤西,在湛江一带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剧团常在霞山、赤坎等地演出,大部分是劳军、救济难民、筹募寒衣的义演。日寇得知马师曾在湛江的消息后,指派日本文化特务追踪到湛江,威迫马师曾返回香港。马师曾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率领全体团员及眷属100多人转往广西。1942年初,马师曾在广西组建抗战剧团,主要演员有马师曾、罗丽娟、红线女、陆小仙、梅绮、梁冠男、甘燕鸣等,先后在广西的玉林、容县、柳州、桂林、梧州和广东的肇庆、郁南、德庆等地演出,筹得大量善款支持抗战。

在玉林演出期间,马师曾和他带领的抗战剧团被国民党第四战区政治部纳入其编制,受到当地国民党军政部门和土豪劣绅的欺凌,苦不堪言。同年底,马师曾率剧团从柳州到梧州演出,全团演员脱掉军衣,摆脱了国民党第四战区政治部的控制。在梧州演出期间,抗战剧团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凤凰剧团的演员黎侠峰、李惠芳、冲天燕、白子龙等,阵容变得十分强大,剧目也更加丰富,演出了《苦凤莺怜》、《刁蛮公主》、《审死官》、《贼王子》、《野花香》、《佳偶兵戎》等剧目。抗战剧团还为梧州八和会馆和红十字会义演筹款,取得不俗成绩。

1944年春,抗战剧团改名为胜利剧团,更多地演出表彰爱国、斥责汉奸的戏,如《卫国弃家仇》、《秦桧游地狱》、《洪承畴》、《救国怜香两情深》、《龙城飞将》等。当时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马师曾一度患病吐血,但却坚持登台演出,一来为了宣传抗日,二来为了维持剧团生计。1944年7月,剧团再一次来到桂林演出,马师曾在此结识了著名戏剧家田汉,革命戏剧先驱者田汉对马师曾坚持用粤剧宣传抗日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其时,正直日本侵略军进犯湖南、广西,爱国军民提出“保卫大桂林”的口号,李济深先生等爱国人士发起良心献金救国的“一元运动”,并游行集会动员大家捐款,剧团同仁踊跃参加。马师曾带头参加集会并与李济深同车游行。在桂林沦陷的前两天,马师曾和胜利剧团仍坚持演出。

桂林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胜利剧团辗转退入平乐、贺县等山区。尽管身心疲惫、艰难困苦,且戏箱和道具损失甚大,但剧团并没有解散,仍然坚持演出,主要上演不畏艰危、坚持抗敌的剧目,鼓舞民众的抗日斗志。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师曾率团回到广州。1946年春节,剧团在佛山演出新剧《还我汉江山》,表达了祖国河山得以光复的喜悦心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三)

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粤剧名家薛觉先,他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他也曾一度被人误解。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薛觉先十分悲愤,在宣传抗日的演出中用白布书写“当娱乐中勿忘沈案耻辱”(沈案是指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沈阳)悬挂于舞台前。后又编演新剧《马将军》,演出中发表演讲,动员民众捐钱捐物支援东北前线抗日军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薛觉先又和他带领的觉先声剧团演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号称四大美人戏,借古代题材弘扬抗敌精神。1938年,他在印发《貂蝉》一剧的说明书时,清清楚楚地写明上演该剧的意图:“欲国不亡,先振人心,戏剧更负社会教育之重责,系哀乐盛衰之机枢,欲使吾民兴爱国之热枕,挽狂澜之既倒,不有斯作,何以洽衷。观者取其正义而扩其精神,抗战兴邦,赖此多矣。”

1941年12月25日,日寇侵占香港,不少粤剧艺人来不及逃离而滞留香港。日军为显示日占区的所谓繁荣,采取高压手段强迫艺人演戏。凡不愿意演出的艺人一律不发粮食,只有登台演出者每天才能领取10斤大米。薛觉先被迫演出了一段时间,但心里总是谋划着如何逃离香港摆脱日寇的魔爪。1942年初,薛觉先和其妻唐雪卿及剧团的其他同仁逃离香港来到湛江,不久后大批香港艺人追随薛觉先也来到湛江。薛觉先准备重组觉先声剧团,在抗战后方宣传抗日。

驻港日寇头目得悉薛觉先的动向后,派出便衣特务来到湛江,准备把薛觉先绑架回港。薛觉先情急之下,化装成船员,在当地爱国人士的帮助下摆脱了日本特务的追踪,来到广西玉林县,后又穿梭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的抗日后方,为抗日军民演出宣传抗敌救国的剧目。由于薛觉先在香港时的遭遇被一些内地人士误解,广西《柳州日报》曾发表社论指责他在日占区演出的行为;关德兴也误会他是汉奸,即使同在一个城市内演戏也拒绝与他会见,使薛的精神受到很大创伤。薛觉先为了消除人们对他的误解,1943年春到桂林演出时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声明其在香港期间并没有效力于日军,并在随后的演出中主演了《果红玉》、《战地莺花》等宣传抵抗外敌入侵的剧目。

1944年8月,薛觉先带领剧团来到南宁。3个月后,日寇再次入侵南宁,觉先声剧团逃至广西田阳、百色等偏远山区,表示了不愿意为日寇演出的决心。1945年5月日寇退出南宁,薛觉先夫妇应南宁方面之邀,返回南宁新世界戏院演出3个月,上演了一些众志成城光复河山的剧目。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薛觉先和剧团同仁返回广州,后又回到香港。由于他在抗战时期尝尽艰辛,健康状况严重受损,再加上对香港的一段旧事闷闷不乐,以致患了精神失调症,一度精神忧郁,停演了两年之久。1947年复出后,先后组建了觉云天、新华剧团;1954年举家回广州定居,得到广东省、广州市领导人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人们对于薛觉先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粤剧名家们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勇往直前,他们的事迹将在史册上光耀千秋。

参考书目:

①罗铭恩、罗丽著《南国红豆——广东粤剧》(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②曾石龙主编《粤剧大辞典》之人物分篇(广州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