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妙动人的印度歌舞,舞台上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圆润细腻的粤剧唱腔,缓缓讲述着璎珞公主与优填王的曲折爱情……10月24日晚,作为2014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重头戏,南宁戏剧院演出的粤剧《璎珞传》在南宁剧场上演。
虽然这部剧从梵剧移植而来,故事情节、文化背景不为邕城观众所熟悉,但是当晚的演出还是赢得好评。来自北京方面的专家以及印度的观众更是表示,《璎珞传》是中国戏剧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加强了中国戏剧与其他东方戏剧剧种的交流合作
1
用粤剧视角讲印度故事
《璎珞传》的开场便是一段欢乐的印度歌舞,配合上精致的舞美、道具以及华丽的印度传统服装,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异国风情。这是粤剧吗?也许这是不少观众心中的疑问。随着演员用字正腔圆的粤剧唱段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观众渐渐发现,《璎珞传》是用粤剧视角来讲述一个古老的印度故事,印度风情只是“外衣”,粤剧仍是“内核”。
据了解,《璎珞传》创作于公元7世纪,是古印度梵剧成熟时期宫廷喜剧的巅峰之作。记者注意到,粤剧《璎珞传》主创在移植该剧时,做了许多本地化尝试,比如在台词上就引用了“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珍珠都没有那么真”等中国观众熟悉的流行用语,引得大家强烈共鸣,现场笑声不断,既接地气,又符合原版宫廷喜剧的特点。
《璎珞传》艺术总监、编剧毛小雨介绍,将梵剧搬上中国戏曲舞台是中国戏曲界的首次尝试,《璎珞传》在保留古典梵剧故事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编,加入南派粤剧固有的特色。在表演方面,充分发挥粤剧生旦擅长演绎爱情故事的特点,同时结合印度歌舞元素,为粤剧的创新进行了突破性的实践。
2
创新的粤剧吸引年轻人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示:粤剧《璎珞传》令人耳目一新,好听、好看。记者还注意到,观众中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对《璎珞传》的接受度颇高,认为这样创新的粤剧更吸引年轻一代,有利于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当晚,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高志远也受邀观赏了粤剧《璎珞传》。高志远告诉记者,梵剧《璎珞传》是印度的经典,现在转变成中国戏剧呈现给中国观众,是一件好事,“今天的演出非常特别。演员穿的是印度服装,但实际上运用的是粤剧唱腔,感觉很奇妙。”高志远还表示,把古老的梵剧转变成粤剧困难不小,对主创来说是一个挑战。现在看来,《璎珞传》能用中国粤剧去呈现印度古老的故事,令人赞叹。2014年是中印友好交流年,粤剧《璎珞传》表演成功,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们应该把赞扬声和掌声送给编剧、演员等主创。”
3
中印两种戏剧完美融合
梵剧是产生于约公元前2世纪古印度的一种戏剧形式,是2001年联合国公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同样也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演出结束后,在10月25日举行的《璎珞传》剧评会上,专家们纷纷表示,在《璎珞传》中,中印两种戏剧形式进行了一次完美融合。改编后的《璎珞传》在保留了原作的人物和主要情节的基础上,运用了风趣幽默的唱词和对白,既体现了“真挚爱情”的故事内核,亦充满了粤剧戏谑欢快的地方色彩。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贾志刚评价道,《璎珞传》整体还是南派粤剧风格,但这也是中印文化交流一次很好的尝试。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认为,《璎珞传》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范例。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利宏则用“惊艳”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因为他在观摩过程中“尽享精彩的演绎”。李利宏表示:“我们对梵剧相对比较陌生,看完《璎珞传》后,对梵剧有了直观的感受。《璎珞传》既形象地把梵剧的内在气质传递出来,又对粤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