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晚,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与人民网广东频道、人民网强国论坛合作的网上访谈“粤剧还能走多远——振兴粤剧之我见”活动在广州市珠岛宾馆举行。
在访谈活动现场,7位广州市政协委员在两会现场与人民网网友亲密互动,探讨粤剧的相关问题。在访谈最后,身为粤剧演员的广州市政协委员欧小胡(欧凯明)、崔玉梅还在现场即兴演唱了粤曲《粤伶心曲》和《荔枝颂》。
年轻人不爱看粤剧 观众呈“一高两低”
网友提问:粤剧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年轻人对粤剧基本没什么兴趣,文化界难道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易红霞:这个网友的问题提得非常好,粤剧当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观众问题,尤其是城市的观众问题。根据多年前我们广州市文广新局所做的一个市场调查,粤剧观众呈现明显的“一高两低”,即年龄高、收入低、收教育程度低。都市白领、年轻人基本上不看粤剧。但是我要说,文化界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政府部门、粤剧界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并且针对这个问题尝试性地做了很多努力。
政协委员崔玉梅在访谈现场即兴演唱
网友提问:现在过年睇大戏的传统越来越淡了,很多年轻人根本听都没听过。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欧小胡(欧凯明):这个可能在城市少了一点,在下面农村就很多人看,特别是在广东的粤西地区达到每场1-2万人来看戏。很多年轻人根本没听过,这可能与我们教育在课堂的普及度不够有关,我们也就此问题提出过多次,建议粤剧进小学、中学的课本。
政协委员欧凯明回答网友提问
粤剧茶楼濒临灭绝
网友提问:上个世纪80年代,广州可以听粤剧的茶楼有二三十家,到了今天,坚持每日唱曲的酒楼,羊城仅存五家,而且均集中在老城区。政府是否有考虑保护濒临灭绝的粤剧茶楼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音乐曲艺发展有限公司主任舞台技师陈富慧: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广州只有两家粤曲音乐茶座,一个在爱群大厦,一个在大同酒家。而且他们现在经营的非常困难,日渐消失的茶座文化已经引起了广州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受市委宣传部委托,广州文广新局正在进行茶座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相关调研。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当家花旦崔玉梅:针对网友前面提到的粤剧茶楼越来越少的问题,我想茶楼听戏这个形式可以去保 留,但是要去掉它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因为我觉得有一些茶楼主要是唱粤曲为主,只是为了挣钱、为了生活,所以它的水平有点参差不齐,并不是以欣赏粤曲为目 的。所以政府应该去扶持,让它健康地发展。另外,观众也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欣赏粤曲。
粤剧为何在香港更繁荣?
网友提问:“粤剧”顾名思义就是“广东”的戏曲,现在看来在香港地区反而显得更加繁荣,应该怎么打破这种象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中国粤剧保护中心主任、一级作家张梅: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香港是一个纯粤语的地方,粤剧氛围浓厚,我所认识的香港朋友,个个都好象可以讲出身边一两个粤剧演员的故事,也可以随口唱出一两支粤曲小调。究其原因,一是香港地区一直是讲粤语,粤语深入人心,在香港,粤语和粤剧是不分离的,是融为一体,而在我们这里,粤语和粤剧是分开的,粤剧已经上升为一种太过高尚的艺 术,有曲高和寡之嫌。由此可见香港的粤剧比较亲民,已经渗入民众的骨髓。我们要繁华粤剧,就一定要使到这种艺术深入人心,象我在二十年前到粤东一带,正是秋收后,一条村可以在田野间摆开九台粤剧大戏,而我们也知道,粤东也是粤剧的大后方。
另一方面,粤剧在香港得以繁华的原因也是因为香港的全民娱乐化。香港的娱乐 化在全华人地区甚至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当年由邵氏推出的多部有声电影都是由粤剧的著名曲目改编的。而很多粤剧明星又同时主演电影,这样就推动了粤剧演员 的明星化,从而使大众更加认识他们,接受他们。
“粤剧是个宝贝 不需要振兴”
网友留言:红线女作为粤剧一代宗师,她去世的时候仿佛大家都在讨论粤剧,但是真正关注粤剧前途命运的人却少之又少。
广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文耀:关于粤剧会不会失传的问题,我觉得对粤剧应当有信心。粤剧从乾隆年间开始萌 芽,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不断的经历改革。到现代粤剧,我认为它要继续发展下去,还是要不断的进行改革。现在观众的欣赏兴趣多样化,粤剧也 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传承传统经典粤剧,创新青春派的粤剧,这样粤剧就可以保持青春和活力,进一步的发展下去。从这个意义来说,粤剧不会失传。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总监招卓宁:粤剧不需要振兴,它本身就是个宝贝,稀世的珍宝。我们对待珍宝的态度仅仅是振兴吗?不是!应该是呵护,是珍惜,是小心翼翼的供奉,是敬畏,同时,还要骄傲的展示。在我看来,我们应该非常有底气地向世人骄傲地展示我们的粤剧艺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