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粤剧以后怎么走,我觉得要多方面合力才行,市场支持一点,政府扶持一点,从业者主动一点,观众要包容支持一点,不要舍得拿几百块钱给儿子买一张演唱会的票,自己却舍不得花10块钱看一场粤剧。”

——红线女艺术中心副主任练行村

“不得不承认,粤剧现在在城市的发展不是很理想,演出不是很理想,演出票房收入不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也很低,不利于留住人才。”练行村坦承粤剧在新环境下面临的困境。

早在2009年粤剧“申遗”成功后,红线女就表达过自己的担忧:“粤剧创作停滞很久了,我们现在演的都还是一两百年前的题材,现代元素完全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粤剧舞台演出不景气的局面,红线女身体力行,奔走呼号,为振兴粤剧不遗余力。但她在最后的时光最挂心的仍是粤剧后继无人的现状。如今红线女的离世,粤剧的去向同样成为当下关注粤剧人士的担忧。

省内各大剧团都没专职编剧

据练行村介绍,很多年前,红线女老师就有感于编剧没有人才的现状,她就到处呼吁要编剧,她还亲自写信给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谈到这个问题,张德江就批示了,后来就由省文联牵头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了一个为期三年的首届广东粤剧编剧研究生班,他就是其中的一名学员。

“除了编剧方面,粤剧在音乐方面,演员方面的人才也都很缺。”练行村认为,这主要是培养方面没跟上,人才梯队没有建立起来。尽管他说行内现在已经很努力了,广东粤剧院也好,广州粤剧院也好,还有一些地市的粤剧团体,也有一批人才在成长,不过他觉得还是远远不够。

至于编剧为何这么缺乏,蒙菁给出了一些原因,“编剧队伍和演员队伍差不多,急功近利的人做不来,但是现在的人做什么都很现实,他会考虑投入和产出成不成正比。很多编剧很自然会想,我写一个电视剧,赚的钱比写一个剧本赚得多很多,而且写粤剧的剧本更费脑筋,更要精力,更耗时间。”

练行村引用已逝老粤剧编剧家杨子静的话说,粤剧编剧是“难能却不可贵”。因为在现在的体制下,写一个剧没有多少钱,省内各大剧团都没有专职编剧。据他透露,编写一个剧本,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还要不断地重复修改,符合剧团和演员的要求,但得到的报酬和付出是远远不成比例。

“戏曲要发展,必须要培养新的观众”

除了编剧短缺,粤剧的时代性也是粤剧传播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说得现实一点,粤剧受到快餐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是很大的。”蒙菁对记者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剧目甚至可以演几个月,观众仍然很追捧。但是现在观众的审美标准不一样了,新一代对粤剧的理解也不一样了。如果戏曲要发展,必须要培养新的观众。

那么怎么去培养观众呢?戏剧的时代烙印就显得很重要了。蒙菁说,“我们必须要在粤剧作品里留下这个时代的烙印,让它具有这个时代的现实精神,才能吸引这个时代的观众的共鸣,让观众愿意了解它,愿意接受它。

在表现形式上要有所创新,那些道具都不能像以前“一块布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了。蒙菁认为,粤剧要在舞美、灯光、服装,造型和布景上有创新精神,要想着如何用现代化的灯光,加入一些时尚设计;在听觉上甚至还可以加入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去丰富观众的视觉,听觉,让他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粤剧创新探索方面,其实红线女在生前就在不断地大胆尝试。1984年,她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粤剧戏曲小调音乐会,这是中国戏曲艺人的首次个人演唱会。而后,她又尝试用钢琴、交响乐为粤剧伴奏。到了2001年左右,红线女年近八旬之际,她又拍摄了国内首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并亲自亮嗓为电影配音。这部动画片,是红线女晚年最钟爱的“孩子”,她曾多次亲自去文博会、艺博会、演艺交易博览会“站台”推广,就是想让更多的年轻观众、特别是孩子们领略到粤剧的魅力。

粤剧院团变公司,效果有争议

粤剧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演出成本巨大,创收能力弱,很多粤剧团改成市场化之后,生存压力大。据练行村透露,粤剧人员的报酬是比较低的,演出时人员庞大,包括演员、音乐、舞台演职员等数十人的开支,演出的成本很高,但是票价却很低。比如在江南戏院演出的一场戏10块钱一张票。一些“大佬倌”领衔主演的剧目,票价也就几十元不等。

“粤剧院团都改制了,变成了公司,但是好还是不好,将来会有定论。”对于现在粤剧团的改制,蒙菁反问记者,“既要保留一个传统文化,又要把它推向市场让它去赚钱,你说能保护得了吗?”

蒙菁认为,对于粤剧发展,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扶持发展,她以红线女老师几年前的大型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为例,“当时如果不是市里面给钱,修改了几稿,是出不了精品的。单纯靠市场去搞这样一个剧目,根本不可能,光是去参赛的车马费、住宿费,剧团就很难承受得起。”

红线女走了,粤剧以后的发展走向行外人不好评说。不过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说道:“红线女的离世会对粤剧的传播带来一定的挑战。至于红线女在粤剧传承方面开拓的领域,包括对编剧的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以及‘红腔’的教学,我认为她的弟子是会继承这一道路延续下去的,对此我们应该有信心。”

【疑问】

红线女艺术中心何去何从?

红线女离开了,红线女艺术中心何去何从,功能定位会如何调整?艺术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蒙菁认为,一个单位的是功能调整,会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但是至于怎么调整,暂时还不清楚。

红线女儿子马鼎盛认为,“现在,红线女不在了,但是红线女艺术中心还在,我们怎样善用这个平台,怎样把它当做一个艺术中心,她不是红线女的艺术中心,不是红腔的艺术中心,也不是红派的艺术中心,而是粤剧、广东文化的中心”。他希望,这里成为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枢纽,使其继续发挥作用,“这样,她就能安心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