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由胡智荣文化基金、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和广东省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桃李芬芳满梨园——谭佩仪九十寿辰师生名曲欣赏会》在广州和中山一连举行了两场演出,观众踊跃,反响十分强烈。在欣赏会中,人们有机会重新欣赏到多首这位有“子喉王”美誉的曲艺名家的多首名曲,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她的两首代表作——独唱曲《蔡文姬归汉》(晚会上由国家一级演员梁淑卿唱出)和平子喉对唱曲《锦江诗侣》(晚会上由国家一级演员倪惠英与梁耀安演绎),特别受到现场观众追捧。
对于这两首名曲,广大曲迷是十分熟悉的。正是好曲不厌百回听,《蔡》曲与《锦》曲分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出,一经演绎,好评如潮,一直盛唱不衰。
谭佩仪曾多次带着《蔡》曲在省港澳各地演唱;而她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陈笑风当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倾情合作、一起献唱《锦》曲的情景,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2001年10月,这两位首唱者还曾经再度携手赴澳门以演唱此曲作筹款义演,让人们重又领略其“原汁原味”,还安排了超过100人的大乐队伴奏,确实不同凡响!此外,我们听过谭佩仪曾与其学生、年青唱家廖绮轮唱《蔡》曲,赢得热烈的掌声;不少发烧友也多次以《锦》曲参加各次粤曲赛事,获得好成绩……每次重听到这两首曲时,都可以说是令人陶醉不已;这次在《桃李芬芳满梨园》欣赏会上所听,虽是梁淑卿、倪惠英与梁耀安学习老师所唱,仍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笔者早年与谭佩仪交流时曾提到了这两首曲,她表示“实在好钟意”,并说这是撰曲家与唱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此两曲的作者均是笔者的编剧同行,一为刘汉乃,一为陈冠卿(如今皆已去世),谭佩仪说,两曲都是专为唱家“度身订造”的,曲子本身写得好,构思得不错,而自己也花了许多心思,尤其在曲牌的安排与唱腔的设计上(《锦》曲经营时,陈笑风也一起参与设计),作者与唱家有商有量,颇为默契,故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仔细赏析,《蔡》曲与《锦》曲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曲作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和浓厚的抒情色彩。
说来也巧,这两曲的内容都十分集中,就专选在曲中人物“离别”这一点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在特殊的情境中饱含复杂的“别绪离愁”,突出“以情动人”——
先说《蔡》曲,表现的主要是母子亲情。
曹操派人要将博学多才的蔡文姬赎回归汉,蔡文姬先是“惊乍喜”,但“怎奈孩儿欲舍又难离”,这是个最伤情、最揪心的问题,她虽偿夙愿,却“不知是喜还悲”,“不禁心酸落泪”。她唱出了“愁为子兮,天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悲呼“心腑皆碎裂”。接着她更抚抱着爱儿,一句句仔细叮嘱:“娘如归去后,儿勿形身孑,承欢父膝下,务使他心悦,临别话匆匆,欲言难尽说。”
曲至最后,蔡文姬将思绪伸展,她既为骨肉分开而落泪,但她又想到今天“御貂改装穿汉服,犹似鸟儿展翅!”她也实在舍不得左贤王,向他表示了“胡汉百世千秋永奠情谊,干戈无复见,黎庶乐怡怡”的美好愿望,令人感动不已。
再说《锦》曲,它刻划的则是一双诗侣真挚深刻的爱情。
唐代诗人元稹(元微元)与乐妓、女诗人薛涛都才华横溢,常常诗酒唱酬,渐生情愫。后薛涛开罪于西川节度使,竟遭放逐,微元却无计庇护。曲子的一开头“情情爱爱,尽化悲哀,伤哉成都,一朝离开,泪飞送别台”几句,就点出了两人挥泪送别时的伤情与悲痛。然后表现他俩互诉衷情,依依不舍。薛涛感谢微元“情浓似酒深如海”,却又怕“归期渺渺你空痴待”,而微元则表示“诗人不老春常在,你有花般才貌在我心底长开”。两人进而细细回忆起往事,如何在“诗社词坛添异彩”,如何“诗酒傲公侯”,终于遭到放逐。薛涛发出了“不堪回首斗诗台”的感叹,微元则表示他在逆境中的坚定和信心:“地位纵卑心有薛涛在,不管霜刀雪斧猛侵来……”给薛涛以劝慰和鼓励。
此曲的末尾,是描写他俩一路行来,已近边城,就要分手,更添感慨。薛涛苦问:“何时归故里,重唱旧情调”,微元却满怀希望:“花有重开日,月有再圆时”,并痛斥“辣手害娥眉”的西川节度使。最终,薛涛无奈地叫着微元归去:“去去去,毋复顾,相逢唯盼梦魂时!”微元难分难舍,一时无语,“呵……呵……”的咏叹将两人感情的波澜推向了最高潮,听众至此也禁不住为之深深叹惜。
其二,曲作同时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加之由名家精心设计和倾情演唱,倍增艺术魅力。
先说《蔡》曲。
此曲曲牌比较丰富,既有【中板】,也有【二黄】;既有传统牌子,又有新谱小曲,还有少见的【弹词】与整版的【恋坛中板】。谭佩仪的声音纤细、清甜、亮丽,运腔婉转流畅,跌宕自如,细腻传神,富有韵味,从一开始就有所体现。
此曲首句牌子,“枷锁,挣脱任鸟飞”句,已唱得颇为舒展,接着的【长句二黄】,节奏就显得爽朗明快,以表现蔡文姬归汉时的“惊乍喜”;但一转到面对要与孩儿离别的关键问题,主人公情绪骤变,从【二黄合字过门】过渡到【中板】,便以“乙反”(即苦喉)的调式去表现,并刻意在“心酸欲泪”一句后拖了一个长腔,从“7”音上升至“4”音,并多次出现“4”,显得凄切委婉,将其悲情宣泄无遗。
接下来的是新曲【胡边月】与少见的【弹词】。这里特别要赞赏【弹词】的运用,可说此曲中最为精彩之处,撰曲者与谭佩仪悉心作出新的艺术处理,多用1/4拍并压慢唱出,几乎是一字一音,过序简短,但也用上一些小腔,既一气呵成,又同样动听,而且使词意尤为突出。在唱至尾句“欲言难尽说”时,谭佩仪将音降至“2”,接着“儿呀”一句,据她说撰曲者原来只安排了
常用的【哭相思】,而她却改用为唱散的新拉腔,并将音升高至“5”,这就避免了一般化,赋予更浓郁的感情色彩。
《蔡》曲以整段【恋坛中板】作为结束,也颇有特色。这个板腔原是传统粤剧《苏武牧羊》的专戏专腔,此曲看准它的基本唱式与所要表现的“曲情”贴合,即移用过来,并在旋律上稍作丰富,谭佩仪又作了若干唱腔的处理,唱来深沉委婉,声情并茂,将含泪别儿与对胡汉“永奠情谊”的祝愿那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尤为鲜明,使全曲收煞得十分完整。
再说《锦》曲。
此曲的作者陈冠卿既是撰曲家,也是音乐家,谱制新曲最拿手(行内称“生圣人”),在此曲中便推出了《杜鹃哀》与《别离词》(当然也兼用了传统的《昭君怨》一段,并有一些板腔),这就使唱词的编写、音乐的处理与演员的演唱都有了更多的发挥的空间,听来也饶有新意。谭佩仪说,她与陈笑风一起对板腔作过设计,如【南音】多句特别注意于小处润腔,调式也从“正线”转到“乙反”,运腔富于变化,唱来韵味更为醇厚;【乙反中板】从“锦江滑腻峨嵋秀”起句便与一般唱法不同,两人对接间也有不同处理,使跌宕更鲜明,抒情色彩更为浓烈。
曲子的末尾靠两首新曲添上了新意,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意境,节奏的快慢都很讲究,特别在尾句“呵……呵……”上面下了功夫,新的拉腔迂回酣畅,从强至渐弱,富有华彩,成了一种无言的独特的咏叹,声声撼人心弦,教人陶醉!此刻,好像曲中的男女主人公终于无奈的分别了,渐渐走远了,但他们的别绪离情还在延续下去……
说到这里,附带提上一点:《锦》曲后改出过一个新版,由陈笑风与另一位名唱家对唱。新版与原曲各具特色,可供不同的选唱,但新版却删去了“呵……呵……”的咏叹,改而填上了并不太精彩的两句新词来唱,这就失去了原来的妙处,缺乏了原来的意境,冲淡了原来浓烈的感情色彩,反而不美。
以上,我们通过对《蔡文姬归汉》和《锦江诗侣》中这两首名曲的不同设计与演绎的赏析,充分看到了谭佩仪演唱的深厚功力。原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在听过谭佩仪的唱腔后说过:“谭佩仪体察曲情比较深刻,她把不同人物的精神、风貌、遭遇、心绪刻画和表现得比较细致、清晰而又缠绵悱恻。她不过于追求唱腔的丰繁、曲折,而是因人物性格的不同,稍作渲染,便具有她那特有的真挚、深情、质朴而雅致的风度”,这两首名曲取得的成功,不正是这一高度评价的鲜明体现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