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剧频出,多部新编粤剧书刊也正筹备上市。昨日,记者从广州粤艺发展中心获悉,今年3月才正式发行的《青少年艺术素养丛书——图说粤剧》已着手编著续集,计划于今年底面世。与此同时,《戏人戏语》等有关粤剧戏班与粤语方言故事的系列丛书也在编著中,预计明年将与读者见面。

续集将挖出更多趣味故事

据悉,自2002年,广州粤艺发展中心就致力挖掘、整理、推广和宣传粤剧传统文化,同时,不断在粤剧传统与时代接轨的课题上推敲、思考。2014年3月,由广州市文广新局出资支持,首发了第一部《图说粤剧》。

“今年市两会后,广州市政府特别成立了振兴粤剧工作小组,正筹划各项推动工作,尤其在推陈出新方面。而我们则负责把历史重新挖掘和包装,让更多年轻人通过趣味阅读的方式,了解粤剧这一传统文化。”广州粤艺发展中心主任叶建卫说,历史并不是尘封的死灰,挖掘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摸探一种不熄的余温,并把这种温度带给当代读者与观众。

粤剧资深编导、《图说粤剧》的主编之一蔡孝本告诉记者,《图说粤剧》的第一部主要概述了粤剧历史来由,传统例戏和传统特技,属于综述性介绍,而续集将为读者带出更多戏班故事。

同时,2014年下半年,广州粤艺发展中心也将继续开展《图说粤剧》的推广宣传工作,把图书带到少年宫、学校等固定的青少年群体中,更广泛地向新生代展示粤剧传统文化的魅力。

戏班用语已融入粤人生活

记者还获悉,蔡孝本正同步编写一部关于粤剧戏班用语与广州方言、歇后语相通相融的书刊,暂名为《戏人戏语》系列丛书。

“在明清之际,城市手工业、制造业在南粤兴起,迅速形成一个新的市民阶层。在社会动荡转变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和权益保障,他们与一些地下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不想让外界洞悉其组织内或行内的私密,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一套只有他们自己知晓而外人完全不懂的语言,有研究语言的学者称之为‘秘密语’,民间也有把它称作‘行话’,而粤剧戏班则叫‘背语’。”蔡孝本说,社会变革让很多私密语都被时代淘汰,唯独粤剧戏班长期保持下乡演戏的传统,其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还没有发生颠覆性改变,因而大多数“背语”能保留至今。

不过,由于粤剧“背语”都是艺人们口口相传,又鉴于有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此乃“鄙俗之言”,“难登大雅之堂,更不宜见之于文字”,因此,连《粤剧大辞典》也没有对“背语”进行详细记载。

“其实,粤剧‘背语’中隐藏着很多民间智慧,流传至今,更已经与粤地粤人生活密不可分,例如‘豆沙喉’、‘咸鱼翻生’,‘呃鬼食豆腐’等等。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把我多年来的深入研究公诸同好,让更多人了解广州本土文化。”蔡孝本说。

粤剧书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