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红船》剧照

全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06/03/content_459849.htm?p=-1

文/羊城晚报记者何裕华

图/羊城晚报记者郑迅

振兴粤剧,既要继承,也需创新。近日,由广东粤剧院出品,该院青年团演出的新编大型粤剧《梦·红船》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演艺大楼首演。作为2014年“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第五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参评剧目,该剧首演引来著名粤剧老倌罗家宝、郑培英,资深粤剧编剧秦中英,以及众多伶人、戏迷与关注粤剧发展的热心人士捧场。其中,“红船”不仅成为吸引眼球的焦点之一,更牵出戏内戏外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故事。

《梦·红船》打动梨园子弟

《梦·红船》是以红船里的戏班生活为背景,描述伶人如何在粤剧低迷、战乱纷扰之际展现粤剧团结精神,同时,该剧不仅贯穿着南派艺术与传统粤曲音乐,更使用了创新的编排手法。

“这个剧本写好很久了,但一直在选择合适的表演团体和导演,至今才排出来。”《梦·红船》编剧梁郁南告诉记者,之所以写红船,是“源于一个粤剧梦,剧中人邝三华所体现振兴粤剧之心,就是当下粤剧界所追求的,虽然时间相差几十年,但当时粤剧遇到的很多困难跟现在局面有相似之处。1920年代,有声电影出现,粤剧消亡论流传,粤剧出现低谷。于是,一帮艺人想尽办法改革粤剧,包括净化舞台、官话改成白话等等,让粤剧重新受观众喜爱。当然,要回复以前的辉煌是不可能的,毕竟社会环境不同了,娱乐消费习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粤剧艺术是在前进的,是可以继续前进的”。

台上,红船戏班生活真真切切,台下,不少老艺人对文武生在红船上练功、拜华光师父等场景颇有感触,而著名粤剧花旦郑培英看罢最后一幕“伶人团结一致火烧红船与侵略者同归于尽”后,更是感动得泪花打转。

有粤剧老艺人向记者解释,简单而言,红船就是指粤剧戏班所乘坐的船,是戏班来往于珠江三角洲进行演出活动的水上交通工具。道光十一年(1831)刻《佛山忠义乡志》载有梁序镛《汾江竹枝词》:“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单刀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粤剧艺人至今仍被称为“红船子弟”。“这就是红船能引起粤剧艺人无限感慨的原因。”他说。  “虽然现在红船没有了,但粤剧人的精神还在,对粤剧的艺术追求还在,‘红船’是一个象征寓意,一个可以凝聚粤剧艺人力量的符号。而我们也希望这个符号能继续发热发亮。”广东粤剧院院长、《梦·红船》总导演丁凡说,用本土题材与编排弘扬岭南文化,是他看中该剧本的首要原因。

戏迷穿梭穗港还原红船梦

“演出实在太精彩了。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粤剧,它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台剧有很大区别。今晚的演出给了我们很大的视听冲击。”演出后,来自美国的观众对《梦·红船》赞不绝口,并表示,希望以后能在美国看到粤剧演出。

同坐在观众席中,有另一名为粤剧与红船奔走多时的热心人士——崔颂明。几乎在与《梦·红船》排演的同一时间里,他穿梭粤港两地,为还原红船模型而义务奔走。

“虽然我对该剧结局编排有不同意见,因为粤剧人不应该选择‘同归于尽’,那样粤剧还怎么发展呢?但我对有新编粤剧选择重新展现红船生活感到欣慰。”崔颂明说,作为一个民间志愿者,一个资深粤剧戏迷,他一直在研究粤剧发展历史,而广东八和会馆名誉会长的名衔也让他接触到很多有关粤剧的文史资料。

“在梳理粤剧发展史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史料对红船都描述不清,或者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例如有人说红船是红色的,所以叫红船,但也有说法是红船是相对‘黑人黑户’的‘黑船’(注:意为非法的)而言;有人说抗日时期还有红船存在,也有说抗日前红船已经消失,后来出现的叫‘画艇’等等。”他表示,红船作为粤剧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却史述不明,让他感到十分遗憾。“我到佛山博物馆看红船模型,也到香港寻找90多岁、曾于幼年时在红船上生活过的戏剧研究者胡振做口述历史,再让专业人士按照长者记忆和参考外销通草纸画中‘戏船’模样,重新描画和仿造红船。让这段粤剧历史变得清晰一些。”

此外,也有看罢《梦·红船》的粤剧老艺人向记者反映,红船出没应该是双双对对。“约十年前还听香港的老前辈说过,两只红船分别称天艇和地艇,合共有六十多铺位,住着演员和棚面。天地艇各方八个戏箱。红船要靠火船拖行,买戏最多的是南海、番禺、顺德的乡村,而四乡做神诞和开赌的都是到广州买戏。”该老艺人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