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剧目大胆突破传统戏剧表现形式
在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即将上演的粤剧《花月影》是一台广受关注的剧目。不仅因为这台戏由继红线女之后的粤剧领军人物倪惠英主演,而且因为它已在广州引起声势浩大的争论。北京的专家称赞该戏“标志着粤剧某种现代转型”,有些老粤剧迷则愤愤不平“这根本就不是粤剧”。
相比红线女时代的粤剧,《花月影》确实有了很多不同。在老粤剧迷眼里,有些改革甚至是“离经叛宗”,认为“大有将粤剧传统一举摒除,重创一种新型广东方言戏曲的势头”;来自北方的导演陈薪伊不懂粤语;女主角的“剑舞”像是武术;锣鼓少了,唱腔基本上脱离了粤剧的板腔曲牌;流行歌曲《真的好想你》的音乐被原原本本地引进在男女主人公的对唱里;戏曲优美的表演程式被制约甚至舍弃了;服装用的是日本面料,服装设计李锐丁对传统服装更是进行了颠覆性的创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台《花月影》,因其音乐和舞台样式的唯美,受到了那些从来不看粤剧的年轻人的追捧。从去年10月首演至今,已赚下125万元票房。而事实上,广州城里铁杆的粤剧迷仅有2000人,与戏曲“活化石”昆曲在上海的固定观众数不相上下。粤剧在满街粤语的广州,早已退出主流文化的视野。倪惠英说:“戏剧一定要随着现代人的审美观改变,要有深层次的文化和思考,一定要进入现代社会主流的前沿。如果粤剧不能走到这一步,我会后悔一辈子。”
这些年,很多剧种的领军人物争相带领剧种“变脸”。越剧的茅威涛,以往专演风流倜傥的小生,却削去青丝、饰演了落魄书生《孔乙己》;黄梅戏的韩再芬根据几幅国画创作了《徽州女人》;由王锦文主演、在去年艺术节上引起广泛争议的甬剧《典妻》;田蔓莎“对川剧革新有重要意义的”《死水微澜》;黄梅戏马兰的黄梅音乐剧《秋千架》等。他们中很多都在上海这块中国戏曲的“试金石”上试过刀。这些剧目有着相同的特点:努力突破传统戏剧的表现形式,以此吸引都市的年轻观众。
事实上,全国的戏剧大多面临着这样的命运:观众越来越少,就像剧作家魏明伦说的“台上振兴,台下冷清”。于是,茅威涛、倪惠英、韩再芬等名角不约而同地举起“戏剧改革”的旗帜。这些领军人物的艺术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剧种的某种发展方向。因为《徽州女人》,黄梅戏再次进入全国戏剧界的视野;因为《孔乙己》,越剧的改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为《金子》、《死水微澜》,川剧一次次带给上海观众以震惊。这些剧目,总会引起争论和关注,而这正是“领军人物们”的目的。
本届艺术节开幕期间,茅威涛又带来了“改了很多”的《陆游与唐琬》。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也以一贯的海纳百川的姿态,大胆展示这些敢于颠覆传统的艺术。(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