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20多名红线女生前的亲朋好友重聚红线女艺术中心,参加“人民的红线女,文艺的大未来”座谈会,讲述红线女留下的点滴回忆。
20多名座谈会出席者中,既有红线女之子、凤凰卫视评论员马鼎盛,也有郭凤女、欧凯明、黎骏声、琼霞等红派弟子,还有红线女的同事、艺术界好友。提起红线女,每位出席者的回忆都有相似之处——粤剧“艺痴”、爱国爱民、德行出众。
艺痴:生命最后仍在表演“她对粤剧真是爱到了骨子里,爱得至死不渝。”红线女艺术研究专家谢彬筹回忆,红线女逝世前一个月,还在世界广府人大会上唱着《荔枝颂》。红线女曾教过广州粤剧团团长黎骏声一出粤剧,十五年间,黎骏声都未唱过这出戏,却仅用一个下午就能找回感觉,“都是因为她不厌其烦地教,经常连续几天抠一段戏甚至几句词”。
艺德:“做戏如做人”
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还记得,红线女在年事已高时仍要求与余勇一同前往粤北山区表演,“一晚上跑三四个地方,见到村民还不忘说几句话、唱着歌”。
著名魔术师何其昌也对红线女对别人的关心印象深刻,某香港演员来广州时希望见见红线女,红线女反而亲自到酒店拜访他,“女姐说他年纪比我大,对广州也不熟,不能让他跑得这么辛苦”。
传承:立足于艺术本身
红线女生前,在培育粤剧接班人和推广粤剧艺术活动中不遗余力、不计报酬。参加座谈会的嘉宾们一致认为,纪念红线女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传承并发扬粤剧。
红线女的儿子马鼎盛认为,粤剧虽然要与时俱进,却不能过于迎合市场,必须针砭时弊,立足于艺术本身、立足于人民。“我建议吸收优秀的历史文化,粤剧古代与现代的比例为7:3。”
何其昌建议“粤剧舞台设计要更丰富、更现代一点,善用科技”。李贺认为,可以利用电影等现代手段,拍一部类似《梅兰芳》的电影,“既让人了解红线女,也能通过人物故事介绍粤剧”。
市民:多来看看女姐
昨日是红线女逝世一周年,清晨8点,已有几位市民来到红线女艺术中心门口,其中一名是粤剧迷苏伯。苏伯去年曾自发到殡仪馆参加红线女的告别礼,今年也早早与一群粤剧好友约好在红线女艺术中心见面,共同前往红线女墓前悼念。
苏伯最喜欢红线女的《李香君》,“听多少次都不厌,听到儿子都烦了。”苏伯今年已65岁,他告诉记者,往后红线女的每年忌日他都要去红线女墓前走走。“我都这个年纪了,趁我还没走,多去看看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