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秦中英发言
金秋十月,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喜逢九十大寿,他创作粤剧63年,其作品已近三百部。秦中英的剧作,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很多名剧名曲出自他的手笔。为表彰编剧大师秦中英多年来在粤剧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主办的“秦中英粤剧作品研讨会” 于9月26日在广州市政协举行,回顾他在粤剧创作上的光辉岁月。
到会的嘉宾有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梁正祥,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岳朝阳、秘书长周云,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副处长练行村,艺尚国际董事长陈德发,著名粤剧导演、本次“秦中英粤剧作品”专场的导演陈少梅,著名粤剧编剧家、原广东粤剧院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何笃忠,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戏剧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梁郁南,广州粤剧团当家花旦、国家一级演员陈韵红,广州红豆粤剧团当家花旦、一级演员崔玉梅,粤剧红派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苏春梅,广州黄埔区政协原副主席龙莆尧,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以及来自清远、中山的秦老师的学生李新华、杨春花。大家畅所欲言,给予秦中英的作品以及为人高度的评价。
与会者合照
余楚杏(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二级编剧)
为了让大家认识到解决编剧危机对粤剧艺术发展的关键所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定于10月10日举办秦中英粤剧作品专场晚会,晚会由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承办。为了护大社会影响,增进各界人士对秦中英编剧艺术的认识,了解秦中英老师的创作经历,以及他的粤剧作品的特点,总结秦中英创作经验对粤剧创作现状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特别举办这一次秦中英粤剧作品专场研讨会。秦老师的作品,有的说二百五十部,有的说三百部,在这里说明一下,大概十多年前,香港有一批专门负责档案的人士帮秦老师整理过他所创作的剧目,当时是二百五十部,但在这十多年里,秦老师还在不断地创作,剧本总数应该将近三百部了,但准确的数字还没整理出来。
秦中英的作品,既有大批从古代传奇、杂剧中汲取精华创作的传统古装剧目,也有改编自西方经典戏剧的作品,更不乏一批现代题材的剧目。如《天之娇女》(根据莎士比亚名作《威尼斯商人》改编)、《白燕迎春》、《王大儒供状》、《绣襦记》、《朱弁回朝》、《西厢月下情》等。秦中英曾获首届粤剧百花奖最佳编剧奖,与红线女合作的《昭君公主》获国家“五个一工程”提名奖,与红线女合作的现代戏《白燕迎春》获全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与人合作的粤剧《袁崇焕》先后获省市多个奖项。等等。
梁正祥(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秦中英老师是广州本土著名的粤剧编剧家,从事粤剧创作六十多年,创作的作品有近三百部,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等也主演过秦中英老师的戏,他为广大的粤剧戏迷奉献了许多名篇佳作,在粤港澳地区以及海外享有盛誉。戏剧界有句老话‘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大家都知道真正有水平的粤剧编剧已经是屈指可数了,我们感恩秦中英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为粤剧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他创作的《昭君公主》、《天之骄女》、《白燕迎春》、《绣襦记》、《朱弁回朝》、《西厢月下》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作品。希望今天的研讨会能对秦老的作品及创作经历加深认识。
岳朝阳(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
秦中英老师从事粤剧创作有六十多年了,至今有近三百部作品在舞台上演出,为现代粤剧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秦老对粤剧创作有深厚的认识,他曾寄语年轻粤剧编剧们要多读书、多唱曲,多唱曲对写出演员能够传唱的唱词非常重要,自己都唱不顺的演员表演起来会更加辛苦;并表示自己写作品从不以拿奖为标准,他写的本子只考虑一是演员喜不喜欢演,二是观众喜不喜欢看。剧本写出来只是完成了一半,要经过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才算是最终完成,演员是诠释剧本的,如果他不喜欢演,那怎么会演得好呢。所以,在写剧本的时候要考虑演员的饰演、舞台效果,要尽可能地把演员的艺术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秦老对粤剧艺术的确是有很独到的很深刻的认识,粤剧的振兴离不开秦老这一代粤剧人的坚持。
余勇(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秦中英老师进行粤剧创作六十多年,搬上舞台演出的作品就有近三百部,很多作品都获得了国家级、省市级的大奖,他在艺术上多才多艺,有独特的探索创新,为粤剧的传承、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粤剧的影响是久远的,他的粤剧代表作品在广东以至海外都很有影响,被粤剧团体多次搬上舞台,有的录制成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广泛流行。非常感谢秦老师对粤剧事业的贡献。
龙莆尧(广州黄埔区政协原副主席)
秦中英老师对中国粤剧传统文化非常执着,从小醉心粤剧,选择了粤剧编剧作为自己终身职业,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写剧本高速、高产、高水平,从事粤剧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近三百部作品,他对生活与艺术长期积累与磨练,艺术上兼收并蓄,从他的作品在题材、主题、情节上受演员、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上看,确实获得很大成功,确实很了不起。秦老师对群众粤剧粤曲活动很支持,对后辈言传身教,乐于提携,很难能可贵。
何笃忠(著名编剧家、原广东粤剧院创作室主任)
秦老师是粤剧界一宝,是粤剧界的奇珍异宝。九十高龄还像年青一辈那样充满活力地写戏,他所写的戏,旧戏历演不衰,新戏层出不穷。秦老是广东粤剧界乃至广东文化界的一棵艺术长青的不老松,他在艺术创作上有几个特征:一是深厚的传统功力,他对传统排场、曲牌、诗词歌赋、古典文学等等是无人能及的;二是他的艺术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善于写新马、善于表述爱情,这是他的创作特长;三是他深谙受众的需求,所谓受众者,演者、看者,秦老几十年来在这方面是相当有研究的;四是难得一位九十高龄的老艺术家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到现在还能写现代剧,思想跟上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秦老对年青编剧的关爱与扶持同样是令人敬佩的。
梁郁南(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戏剧创作室主任、著名编剧家)
我对秦中英老师的印象很深刻,一是他对生活充满热爱。每一次的采风他一定会参加,就算身体不适也坚持要去,他能紧跟时代,九十高龄仍然写现代戏,就是因为他几十年来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二是对生活充满激情。秦老师不但写的剧本充满激情,而且他的生活也充满情趣与激情,因此他所写的剧本、唱词很贴近生活,很受观众欢迎。三是对晚辈的关心与扶持。秦老师对粤剧编剧的培养不断鼓与呼,不断壮大粤剧编剧的队伍,他不单自己努力写剧本,而且努力扶持后辈,他最大的作品就是他的学生,粤剧要发展需后继有人,秦老师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
陈少梅(著名导演、秦中英粤剧作品专场晚会导演)
秦中英老师对后辈的扶持,我是身同感受,他不但培养编剧人才,而且对导演也一样关怀。秦老师曾推荐很多戏让我导演,还有很多卡拉OK的拍摄工作。他曾教诲我说,虽然我是一位导演,但也要提高古文学基础,一定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到后来我有机会执导秦老师的戏,他同样教会我很多东西,非常感谢秦老师。秦老师创作过很多传统粤剧,为粤剧界很多一线演员度身订造了很多戏,我们曾经思量为什么现今没有新的流派出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现今的创作与合作没按以前的规律进行,大哥风陈笑风的唱腔能形成风腔,很大的功劳是秦老师,当时是一个编、一个演、一个音乐设计,三个人一起合作形成综合艺术作品,秦老师很多的作品都成为了流派的代表作,像《昭君塞上曲》等,秦老师的作品都有一首主题曲,这就是那么多一线演员喜欢演秦老师的作品的原因。秦老师的修养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好作品是由编、导、演、音、舞美五大部门合作而成的,秦老师的戏我排过不少,在排戏的过程中,他从来不会插手改变我的做法,而我们在排的过程中改了他某些小节而没来得及告诉他,后来解释给他听,他也从来不会不高兴。他对人真的很宽容,心态很好,他跟任何人的合作都是愉快的,他善于根据演员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在他九十高龄的时候还能写出《南国菩提》这样的好戏,实在令人钦佩,希望秦老师以后继续出更多的佳作。
李新华(编剧、《青春作伴》作者之一)
秦中英老师是我们真真正正入门学东西的老师,我和余楚杏创作《青春作伴》的时候,从写剧本提纲到故事情节,再到最后的用曲,我们每完成一步都会发给秦老师看,他看完后,第二天一定会有意见反馈给我们,并且很直接很具体地指导我们,具体到哪里用什么曲、用什么台词,他都一一指导我们,真的很感激秦老师。秦老师除了关心弟子,还一直关心粤剧创作和粤剧编剧的问题,编剧断层的问题秦老师早就注意到了,我们作为他的弟子、作为新一代的编剧,我们能否写出剧团能用、演员能演、观众能看的粤剧?近十年来,粤剧经常用外省作家的剧本,我很多时候出去进行艺术交流,感到很没面子。我感到秦老师也很关注这个问题,心里也很焦急。他很希望我们能写出好剧本,希望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将来粤剧不再需要移植、改编、翻译等等。粤剧艺术博大精深,作为学生,并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完全掌握的,我们希望老师长寿再长寿,教我们更多的知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