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碉楼》,是去年还是前年的一个雨天,我根本无心看戏,只是在地铁口出来看到戏讯,为了躲雨,才决心去看一场,我记得当时买的是最前面的票,那个午后演出似乎观众也不多,剧场安静,演到单眼英那条线的时候,我还掉了眼泪,看戏的人被戏牵引着,就这么过了两个半钟。
出了剧场,随便搜下评论,很多人说这不像个戏的样子,太满,像电视剧,我承认他们说的都对,但是那个午后,当时看戏的时候,我理性的审美被我直观的感官打败了,我没有去想它像不像个戏,或者怎样,就是很纯粹的看完了整个戏。
剧场是双向艺术表现的场所,演戏的人有情绪,看戏的人也有情绪,曾在苏州看王芳的《长生殿》,贵妃被赐死,唐明皇打道回去,这时候舞台上响起一阵刺耳的配乐,我的理智在说,不对,太刺耳,不符合昆曲流丽的气质,但是,我的感官被打动了,那种凄凉——至今难忘。
所以,旧版的《碉楼》,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哪版,听说修改了几次,给我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我的理智告诉我,它太”大“了,太”满“了,导致它不够”好“,但是——因为它给了我那个午后的记忆,所以我一直没有批评过它,这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私心。
昨天应梁老师之邀,去看新版《碉楼》,我不得不说——也许我情绪不对,我完全没法看下去!
前面几场速度跟高铁似的呼啸而过,人物的感情这场还没进,下场已经开始了,快进快进,迅速快进,以前版本里,秋月嫁入这个家庭,她有”打量“这个家的心理戏,她有”跟着走还是留“的纠结,现在彻底没了,该”沉“的时候,”沉“不下去,演员都像牵线木偶,没有情绪。后面两场,犯了新编戏的一贯错误,在”情节“不饱满、故事不具备逻辑说服力的基础上,大幅度抒情,抒得人烦躁不堪,只盼着赶紧结束,演员发挥失误,吴非凡真是让人着急,声哥也错词,可惜了咪姐和声哥的大段”唱“,无论多好的腔,无论多么大牌的角儿,为“唱”而“唱”的唱段是我不中意的。


就我看过的两版《碉楼》对比,这一版的改编,为了突出唱功技艺,突出某个演员个人,对整个戏做大规模的调整是得不偿失的,我坚持我的态度,“角儿”是“好戏”里出来的,没有“戏”本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大的“角儿”也沦为木偶。
一同看戏的朋友很好奇,以目前的舞台呈现,以你对戏剧要求,你不可能欣赏第一版《碉楼》,我想说的是——也许是那个午后的那一场雨,也许是那天剧场难得的安静,也许是吴非凡当天的不错的表演,也许是旧版《碉楼》剧本的张力,甚至也许只是当天的我心境比较平和,一个人与一台戏的缘分,有时候同样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迷信。
(本文作者@天涯何日君回来是“青评果乐园”青年评论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