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仪班
创建于清咸丰初年,活动于佛山、广州一带。班中二花面(净脚)李文茂精武技,尤擅击刺、声若洪钟,以擅演《芦花荡》的张飞,《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挡谅》的陈友谅等著称。咸丰四年(1854),凤凰仪班在广州北郊佛岭演出时,李文茂率领该班艺人举起反清义旗,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起义失败后,“凤凰仪”这个班名仍为后起的粤剧戏班所沿用。
人寿年班
存在于早期粤剧向现代粤剧演变的转型时期,是从广府班演进为省港班的典型戏班,素有“省港第一班”之称。该班创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宣统年间由宝昌公司接办,直至民国22年(1933)方结束,历时30多年,是全行少见的“长寿班”。人寿年班是造就人才的熔炉,不少加入过人寿年班的艺人成名成家。他们的成名戏,如小生聪、肖丽湘的《游湖得美》;肖丽湘、风情杞的《再生缘》;小生聪、千里驹的《舍子奉姑》;白驹荣、千里驹的《金生挑盒》《泣荆花》;薛觉先的《三伯爵》;马师曾的《苦凤莺怜》等等都是在人寿年班首演的。正是人寿年班,使千里驹获得“花旦王”、“悲剧圣手”的桂冠,白驹荣获得“小生王”的美誉,靓荣获“武生王”的称号,而薛觉先之后来成为“万能老倌”亦是人寿年班奠定其基础,马师曾的“乞儿喉”更是在该班时演出《苦凤莺怜》始名声鹊起。对人寿年班的经营和发展贡献最大的是千里驹。从民国元年(1912)前后起,千里驹主持人寿年班,鼎力支撑十余年。他以高深的艺术造诣、高尚的戏德和人格、严格的管理,感召团结艺人;他爱护人才,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扶掖后学,敢于破格用人,亲手培育出如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靓少凤、白玉堂、邝山笑等一代粤剧俊才。千里驹深得同业中人的敬重和景仰,不愧为近代粤剧艺人的一代宗师良友。民国16年,千里驹离开人寿年班。此后,人寿年班的景况渐不如前。后由19岁的正印小武靓少佳以及蛇仔利、新珠等入主,民国21年,演出李公健编剧的连台本戏《龙虎渡姜公》,开了粤剧机关布景的先河,引人注目,业务有了起色。民国22年,班中因男女情事纠葛,发生了丑生罗家权枪杀徒弟唐飞虎一案,罗被逮入狱,班主何萼楼怕受牵连,遂将人寿年班解散。
群芳艳影、镜花影剧社
是20年代数量众多的全女班中比较著名的两个。群芳艳影主要演员有李雪芳、李雪霏、廖无可、李醒南等,主要剧目有《仕林祭塔》《黛玉葬花》《夕阳红泪》《曹大家》。镜花影主要演员有苏州妹、关影怜、苏醒群、曾瑞英、鬼马三。代表性剧目是《夜送寒衣》《桃花源》。两班都较早使用立体布景和灯光效果,增强舞台气氛;服饰、砌末也精致华美,令观众耳目一新,卖座率一度超过男班。
大罗天班
民国14年由班主刘荫荪出资,马师曾、陈非侬主办。主要演员先后有马师曾、陈非侬、廖侠怀、曾三多、靓少华、新细伦、骚韵兰、李瑞清、半日安、冯镜华、林超群等。多演新编剧目,由马师曾策划,陈天纵、麦啸霞、冯显洲等编写。影响大的剧目有《贼王子》《红玫瑰》《呆佬拜寿》《轰天雷》等。民国18年下半年,刘荫荪以高价将戏班转让给香港高升戏院老板经营,改名国风剧团。数月后,马师曾赴长堤金轮酒家讲戏,被歹徒安置的炸弹炸伤右脚,马氏赴港就医。广州警察当局借故饬令剧团停演6个月。国风剧团被迫解散。
觉先声剧团
民国18年,薛觉先自为班主,创办觉先声剧团。主要演员除其夫人唐雪卿外,著名花旦嫦娥英、谢醒侬、李翠芳、李艳秋都先后与薛合作。曾以“新剧巨子”出现的叶弗弱与薛共事甚久,廖侠怀亦一度入盟。广州被日军侵占前夕,举班撤往香港,名旦上海妹、丑生半日安加入,构成名重一时的“薛、妹、安”艺术“铁三角”。此外还有陆飞鸿、新周瑜林、麦炳荣、吕玉郎、薛觉明、新马师曾等。编剧有江枫、冯志芬。先后编演名剧有《胡不归》《姑缘嫂劫》《白金龙》《西施》《前程万里》等。所演剧目都力图体现薛氏的“合南北剧于一家,综中西剧为全体”的艺术主张,富有革新精神。演出作风庄重典雅、严肃认真。班中成员比较稳定,剧团存在长达10余年,对粤剧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薛派”艺术即在此期间形成。民国30年12月,日本军占领香港,次年,薛觉先、唐雪卿等逃回内地,在广西重建觉先声剧团,投入抗日劳军演出,游演于桂、粤、湘、滇四省之间。抗战胜利以后,薛氏率团返广州及香港演出。由于薛氏在抗日战争期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健康受到很大摧残,此时更每况愈下,加上军警和黑社会势力的煎迫,剧团不久即解体。
日月星剧团
民国19年在广州创建,由廖侠怀、肖丽章组建,宏顺公司经营。民国25年之前,班中主要演员除廖、肖外,先后有桂名扬、曾三多、黄千岁、李翠芳、李自由、陈锦棠等。该团开班不景,直至推出梁梦编剧的《火烧阿房宫》(连台本戏)才成为省港猛班。主要剧目还有《棒打薄情郎》《皇姑嫁何人》《冷面皇夫》等。后因桂名扬赴美国另谋发展,剧团解散。民国31年,曾三多、卢海天、谭秀珍自香港返穗,联合车秀英、胡铁铮、王中王,重新打出日月星的牌子,一直演至1951年,由于卢海天远赴美国而解散。
太平剧团
创建于民国22年,由香港太平戏院老板源杏翘出资,马师曾主办。始与男花旦陈非侬合作,后加盟的有谭兰卿、上海妹、卫少芳、区倩明、区倩坤、楚岫云、凤凰女等名女花旦,男角则有梁醒波、半日安、黄鹤声、冯侠魂、赵惊魂等,是为当局所准许的首个男女班粤剧团。编剧有卢有容、冯显洲、黄金昌。马氏继续他在大罗天班的革新精神,编演古今中外内容及其形式的剧目,扮演男女老少善恶忠奸各种各样的角色,按照自己的艺术观,对粤剧做了多方面的重大改革,“马派”艺术风格也主要在他主持的这个班子中形成。太平剧团至香港被日军侵占时结束。在长达近10年时间中,以太平戏院为基本演出场地,先后上演名剧《刁蛮公主戆驸马》《野花香》《斗气姑爷》《审死官》《我为卿狂》,还演出过怒斥汉奸的《野玫瑰怒杀洪承畴》。太平剧团虽然全部活动于香港,但当时对广州的粤剧舞台有重大影响。
胜寿年剧团
民国22年,人寿年班因人命案散班后,靓少佳接手重建,以“胜”命名,欲胜昔日的“人寿年”。人寿年班的人马,除罗家权入狱、靓次伯转班外,其余继续留任。另聘曾三多替代靓次伯。时在东北“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胜寿年推出《怒吞十二城》、《粉碎姑苏台》等剧目,投入反侵略的民族大合唱中。民国25年,华侨领袖司徒美堂聘靓少佳赴美国演出,由白玉堂入替,班牌改为兴中华。广州被日军侵占后撤往香港。民国28年,靓少佳自美抵港,重新打出胜寿年班牌,并于次年偕郎筠玉、小飞红、梁金城等赴越南,以胜寿年名义在西贡新同庆戏院持续演出7年,民国36年回广州。胜寿年剧团名称一直沿用到建国后的1952年,因郎筠玉加入珠江剧团、林小群加入太阳升剧团、而靓少佳则另组新世界剧团而告结束。
抗战剧团
民国31年初,马师曾离开香港到广州湾(今湛江市)组建。主要演员有马师曾、罗丽娟、邝健廉(红线女)、梁冠南、甘燕鸣,后加入的还有梅绮、陆小仙等。演出于广州湾及广西的玉林、容县、柳州、桂林等地。民国33年改名胜利剧团,红线女跃升正印花旦,并有名小生新细伦加入,在广西梧州、广东肇庆、都城、德庆一带活动。除演出原太平剧团的名剧外,更多演出表彰爱国、斥责汉奸的戏,如《秦桧游地狱》等。同年7月重到桂林,这时日本侵略军正攻向湘、桂,剧团即投入“保卫大桂林”的救亡宣传中,参加义演献金等活动。桂林沦陷,剧团戏箱损失过半,辗转退入平乐、贺县等山区,艰苦支持。抗日战争胜利后,经罗定、肇庆回到广州。其时,杨子静加入剧团任编剧。民国35年春节,在广州演出新剧《还我汉江山》。1948年在香港改名飞马剧团,1950年又改为红星剧团,在广州、香港两地来往演出,并在广州参加抗美援朝的游行和宣传活动,由马师曾、红线女主演批判崇美思想的《牛仔裤》;10月,编演反映华南解放前夕广东农民反官僚、反地主恶霸和反内战的大型现代粤剧《珠江泪》,轰动一时。1951年剧团返回香港,马师曾受到港英当局的无理警告和刁难,剧团在香港解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