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街舞混搭玩“快闪”



去年12月8日晚间,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猝然离世,享年89岁。在红线女逝世一周年之际,除了粤剧界举行纪念晚会、事迹展影,红线女之子马鼎盛出版回忆录之外,如何让粤剧被更多年轻人接受,让粤剧艺术不仅仅只停留在专业的表演场地,而是更接地气地走入现代生活,是很多粤剧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上周末,方圆集团联合广东粤剧院、跨界艺术家卢毅刚在广州东山口地铁站和天河城广场正门举办粤文化大型公益推广活动,其中,粤剧街舞跨界“快闪”活动让周日逛街的市民狠狠过了一把瘾。市民在大街上走着,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武松叔叔”“牡丹仙子”……他们不再是舞台上“遥远”的人物,而是更时尚地走入了你的视野。“粤剧一下子感觉好亲切,离我们好近。”一位市民不禁感慨。

不但如此,堪称近年来最“流行”的一部粤剧《伦文叙传奇》,也正式宣布登陆大银幕了。这部投资300万元的电影由广东粤剧院与广州中投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拍摄,并邀请了红线女的外甥、影视导演邓原执导、青年新锐导演潘钧加盟创作。影片除在珠三角的一些院线上映外,未来也拟登陆电视戏曲频道,并出版影碟,以多种途径传播。换句话说,粤剧正以更加时尚的形式、大众的传播渠道向千家万户走来。

更时尚:粤剧街舞“跨界”

借“快闪”老广情怀席卷羊城

12月14日下午,天河城广场正门举办了一场粤文化大型公益推广活动。一座色彩缤纷、粤味浓郁的“粤文化”主题体验馆巡展更是通过多元展示、互动体验将润物无声的东方文化呈现给大众,让市民一同寻找心中一份粤韵情怀。翩翩南国红豆、声声粤韵童谣、各式怀旧点心,以你意想不到的姿态亮相,一时间也勾起了“老广”心中匆匆那年的集体回忆。

“看到盏鬼趣味满布文字的粤语墙,还有各式童谣俗语,搭上本土艺术文化的粤剧小舞台,让我觉得岭南艺术瞬间变得流光溢彩。”市民陈爷爷站在现场经典广式茶楼前,一路沿着美食地图寻找童年的美味,“你看看这间士多店面,还有色彩斑斓的留影墙,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童年记忆,那辆公交巴士也挺有意思的。”

据悉,这次为更好地让大众了解本土粤文化,以创新趣味的形式展示粤文化的内容,广东粤剧院、跨界艺术家卢毅刚联合方圆集团策划了这次活动。粤剧体验馆不局限于传统的展示形式,而是从语言、艺术、建筑等主题体验区与大众互动,并设置多个趣味主题场景,让大众能多角度地体验粤文化的魅力。除了粤味十足的现场展示之外,现场还设有多个趣味互动游戏、粤语急口令、俗语猜猜看让大众亲身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在观看中,不时出现的“鸡公榄黄包车”更让人犹如置身广州旧式街景中,搭配潮流的微信互动,可谓是一场传统和时尚的粤剧体验。

在此前,更有广东粤剧院的演员们在东山口地铁站举行粤剧街舞跨界“快闪”活动,“武松”、“杨八姐”、“柳梦梅”、“牡丹仙子”从表演殿堂“穿越”到闹市街头与行人互动,古今交融,动态地展现粤文化活力。穿着戏服的粤剧演员跳街舞,古今交融,传统与时尚、经典与潮流共冶一炉。

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还带领冼鉴棠、李嘉宜、朱红星等一班年轻粤剧人的亲身演绎和跨界互动,以新颖的形式共同展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风貌和动人魅力,引发了大量市民前来围观。谈及这次活动的初衷,活动方之一的方圆集团容海明表示,“传统文化也可以很接地气,也可以贴合时尚的潮流。”她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能让年轻一辈和老一辈都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知和发自内心的喜爱,继承并发扬。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陈奔也表示,这次活动在探索粤剧文化的多元化展现方式,为类似于粤剧这种传统文化未来更多地“走出殿堂”寻找路径,总而言之,“来于民间,归于民间”的总体思路是没错的。

更大众:粤剧搬上大银幕

传统经典借社交平台开拓受众群

一边是让粤剧以更时尚的形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另一边还有些粤剧工作者则通过电影这种更大众化的传播方式让粤剧“复活”。放眼当下广州的电影院,国产商业片与好莱坞大片各占半壁江山,体现本土文化的影视作品却鲜见影踪。近日,广东粤剧院与广州中投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拍摄制作的大型粤剧电影《传奇状元伦文叙》举行开机仪式,该片由丁凡与蒋文端领衔主演,曾小敏、林家宝、陆秀霞以及粤剧、影视双栖明星彭炽权、卢海潮、黄伟香等联合主演。可以预见,这部21年来演出逾800场的本土创作粤剧有望成为广州影视文化的一个新热点。

其实,粤剧电影并不稀奇,早在1913年,香港就制作了第一部改编自同名粤剧的故事片《庄子试妻》,揭开了粤剧电影史的首页,但真正掀起拍粤剧片潮流的是名伶薛觉先。1933年,薛觉先赴上海开办“南方影业公司”,与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合作,拍摄了由他编导和主演的《白金龙》,在舞台已大红大紫,由此掀起广州特别是香港制作粤剧片的热潮。红线女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是横跨戏曲、话剧、电影的三栖舞台女王,生前更是拍摄了近百部电影作品,可见,电影对于粤剧的传播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伦文叙”是岭南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之一,而由广东粤剧院著名粤剧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丁凡与蒋文端联合主演的大型粤剧《伦文叙传奇》更是一部历演不衰、雅俗共赏的经典剧目,1993年首演至今已演出逾800场,不仅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追捧,更得到了专家领导的一致认可。这次的大型粤剧电影《传奇状元伦文叙》正是由此经典剧目改编而成。据悉,全片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完成前期拍摄,将电影艺术与数码科技引入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粤剧艺术舞台中并为之服务,在保留传统舞台艺术原汁原味风格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特效技术,致力于带有新时代特色戏曲舞台的创新。

“《伦文叙传奇》1995年获得第五届文华创作奖,2014年5月又成为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片)优秀剧目在苏州展演。可以说,‘文革’后恢复古装戏以来,这是一部演出场次最多的原创粤剧。”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向记者说,“在这个戏风行超过20年的基础上,我们决定拍成电影,是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这部经典。”总导演邓原表示,他不奢望这部片会像好莱坞片那样赚钱,“但我相信,凭着珠影的院线、政府与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以及珠三角地区对粤剧艺术的热情,这部造价300万元的片子是不会亏的。”

电影拍摄虽然和当年粤剧盛行时并无太大区别,但传播方式却大大改变了。记者了解到,剧组将通过建立电影相关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实时更新话题及新闻资讯,引起受众互动,还将时刻更新拍摄花絮及新闻等信息,不仅满足珠三角的粤剧爱好者需求,更覆盖到广东及广西周边地区与港澳,发行预期有效受众将超过500万人次。“我相信一定能造就一方经典,达成弘扬岭南文化、粤剧艺术与收藏价值的目的。”邓原说。丁凡也表示,未来遇到合适的粤剧作品也考虑投资拍摄成电影,“经典应该保留,也应该更广泛传播。”

更迫切:“后红线女时代”的传承

舞台表现和传播手段要更现代

近日,追忆“南国红豆”——粤剧一代宗师红线女事迹展影活动正在位于华侨新村友爱路的“红宅”别墅展出,未来这里将建成红线女艺术馆,相关筹建工作正在开展。在女姐去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在缅怀的同时,对于“后红线女时代”粤剧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当下粤剧界不乏思考和尝试。

日前,20多名红线女的亲朋好友重聚红线女艺术中心,讲述红线女留下的点滴回忆。参加座谈会的嘉宾们一致认为,纪念红线女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传承并发扬粤剧。红线女的儿子马鼎盛就认为,粤剧虽然要与时俱进,却不能过于迎合市场,必须针砭时弊,立足于艺术本身、立足于人民。“我建议吸收优秀的历史文化,粤剧古代与现代的比例为7:3。”更有不少粤剧从业者和爱好者表示,“粤剧舞台设计要更丰富、更现代一点,善用科技”,也可以利用电影等现代手段,既让人了解红线女,了解粤剧,也能通过人物故事介绍粤剧。

如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所言:“红线女老师就像一个海绵,不断地吸收艺术的精华,所以她的视野非常宽广。”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谢彬筹也认为,现在的粤剧工作者应该学习红老师晚年那样,千方百计地拓展粤剧的传播途径,“她晚年不能演戏了,但是依然唱粤曲,搞交响、钢琴伴奏,首创动画艺术电影,这些都是为了粤剧传播途径更为广阔。”

据《伦文叙传奇》电影版导演邓原介绍,传统戏曲电影的拍摄有三种模式,一是实景拍摄,二是摄影棚内拍摄,三是舞台记录式,但这次粤剧电影将结合以上三种手法来创作,既保留舞台的传统性,也加入一些新的手法。诸如,舞台背景的大屏幕采用动态多媒体投影,以及在后期的制作中加入特效。可见,对于传统和现代的辩证关系和拿捏尺度,也是未来粤剧时尚化、现代化需要探讨的话题。

红线女之子马鼎盛也认为,“只要有好东西,市场和观众不会选错人。年轻人是否接受粤剧?答案是肯定的。如今经济繁荣,形势更好。粤剧的发展是我们在南粤大地生活的人的一个任务。”我们相信,真正的艺术不会无人欣赏,更不会没有市场,艺术工作者只是需要跟上些时代的潮流,更“接地气”些。这次“快闪”活动的发起人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陈奔与跨界艺术家卢毅刚也认为,不应以传统的方式去推广粤韵文化的精华——粤剧,“快闪”是近几年比较新兴、时尚的行为艺术,两者的跨界合作将会赋予粤剧新的活力,让粤韵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策划统筹:李贺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周豫

实习生张柳静何力 【全文链接】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2/18/content_7381493.htm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2/18/content_7381493.htm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