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粤剧《碉楼》(青春版)在江南大戏院成功上演。
粤剧《碉楼》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出品,广州粤剧院广州粤剧团精心打造。该剧创作构思起于2010年,数易其稿后,于2012年首演,大获成功,社会各界反响热烈。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后,经过不断加工提高,日臻完善。

当晚演出,由广州粤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莫燕云和陈健超、陈韵玲和陈骏旻分别搭档主演该剧的上下半场,与余碧玲、毕海荣等多位青年演员一道为观众献上了感人至深的“青春版”《碉楼》。

故事一开场便引发激烈的戏剧冲突

一部围绕“碉楼”展开的辛酸血泪史
粤剧《碉楼》讲述清末民初,在广东开平,一对青年恋人镇海和秋月相爱却不能相守,以他们的爱情阻隔为主线,穿插单眼英的寻仇和司徒家、海外华工的悲惨际遇,围绕着一座碉楼,重现“金山客”的辛酸血泪和爱恨纠葛。
该剧情节安排环环相扣,剧情紧凑,勾画出一幅清末民初官府腐败、土匪横行,华侨在海外受尽凌辱、夫妻分离、骨肉离散的乱世景象。正如该剧的已故导演谢平安先生所说:“期望通过演员精湛的艺术表现,诠释和再现当年华工的血泪和辛酸。”

剧情紧凑,戏剧张力十足

粤剧与碉楼两大文化遗产首度结合
该剧首次将粤剧与碉楼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相结合,以碉楼为实体,以粤剧为载体,描绘华侨的辛酸血泪与爱恨情仇,历经锤炼,打造成一部极具鲜明广东本土文化特征的文艺精品。

开平碉楼是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粤剧则是第二个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剧种,都是岭南文化名片。二者首度结合在一起,从不同视角展示广东人文历史和风俗民情,彰显了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

粤剧《碉楼》曾受邀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地碉楼之乡开平进行演出。《碉楼》走近“碉楼”,瞬间拉近了当地观众与粤剧的距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结合交融,最后生发出如此引人入胜的艺术作品,令观众为之叫绝,同时加深了观众对粤剧和碉楼的了解。

舞台呈现美轮美奂

粤剧《碉楼》演出逾180场受好评
粤剧《碉楼》自2012年首演至今,历时4年,演出逾180场。其中,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演出共45场,逾 4万人观看了该剧。
2013年,在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带队下,《碉楼》首次晋京,登上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引起观众强烈反响,获得了北京市民的高度评价。同年,该剧作为广州市唯一一台入选剧目,到山东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剧目奖”。

《碉楼》演出所到之处,均场场爆满,掌声雷动,受到了众多专家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红线女老师生前和广州市老市长黎子流也多次观看了该剧,并对该剧表达了喜爱之情。


粤剧新秀挑大梁获戏迷肯定

《碉楼》主创及演出阵容强大,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编剧梁郁南任该剧编剧,国家一级导演谢平安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饰演镇海,其凭借该剧获文华个人表演奖;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陈韵红饰演秋月。

该剧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进行期间,广州粤剧团启用优秀青年演员莫燕云和陈健超、陈韵玲和陈骏旻分别搭档担纲主演该剧。四人年纪虽轻,但都有着丰富的演出经验,以及深厚的表演功力。

一直以来,广州粤剧院都颇为重视粤剧新人的培养,让多位青年演员分别在不同的剧目中挑大梁,并安排多位粤剧大佬倌与青年演员搭档演出,帮助他们得以快速成长起来。众多的主演机会,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逐渐认识新人。新人们也开始收获戏迷粉丝。

在当晚的演出中,莫燕云和陈健超、陈韵玲和陈骏旻这两组搭档,以及饰演单眼英的余碧玲和饰演县太爷的毕海荣,多位青年演员的表演均获得了众多场下观众的肯定,热烈的掌声一波紧接一波。有资深戏迷表示,已是多次观看《碉楼》这部戏,大佬倌们演的看过,青年演员演的也看过,虽然青年演员们的表演功力不及大佬倌们,但“青春版”的表演更显灵性,很看好这群年轻人。

当晚的演出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演出结束后,他们表示:“这部剧很好看!舞台很美,剧情很紧凑,有悬念,一点也不闷,应该再演!”

粤剧《碉楼》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演出虽已收官,但该剧将作为广州粤剧团的精品保留剧目,不定期地为广大戏迷上演,同时也会继续打造更多好剧献给观众,期望大家给予高度关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