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认真总结了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昭君出塞》获得金质奖

“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广州市的粤剧编剧工作按照“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者并举”的剧目政策,对传统剧目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改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一批传统戏成为保留的优秀剧目。

红线女主演的《昭君出塞》,很长时间里都是家喻户晓,其综合艺术达到相当完美的地步。红线女在《昭君出塞》中创造的唱腔是“红腔”的代表作之一,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籍侨胞中广为流传,成为专业艺人和粤剧业余爱好者学唱“红腔”的范本。1957年红线女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因演唱《昭君出塞》等曲而获得金质奖章。

周恩来接见广东代表团

1956年,广州市进行民间职业曲艺艺人登记,帮助曲艺团(队)健全组织,加强管理;接着举办了广州市首届曲艺会演,奖励了一批优秀演员和优秀曲目;政府拨出专款为市内几间茶楼的曲艺茶座增添设备,改善演出条件,陆续新开设红荔、国泰、流花、一乐等10 多间专营曲艺场;在鼓励创作新曲的同时,组织专家和老艺人整理传统曲目,并完成了著名的“八大曲本”的发掘、整理和记谱工作。1958年,把广东民间音乐团和广州市曲艺一、二队合并,集中最优秀的演员和乐师,成立广东音乐曲艺团。

当年8月,广州市由熊飞影、黄佩英等组成的广东代表团,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观摩会演,艺人们通过观摩全国各地的演出,大开眼界,深受启迪和教益,特别是在广东团演出中场休息时,周恩来总理步入后台和演员逐一握手,亲切交谈,使广州艺人受到极大鼓舞。回广州后,黄俊英联同杨达等人尝试用广州话表演相声获得成功。自此,粤语相声开始在本地区生根发展。

文艺成果

群众创作空前繁荣

在“双百”的感召下,文艺创作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许多流传至今的文艺作品,当初都是群众的创作。这个时期的作品,除配合民主改革、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等运动的宣传外,大量的是反映工人农民翻身后的新生活,代表作品有1954年何敏士与纺织厂工人联合创作的表现纺织工人辛勤劳动的舞蹈《庆功舞》,该舞蹈获全国首届业余歌舞会演优秀奖。其他优秀作品还有1955 年广州市第一中学编演的表现军民情谊的舞蹈《军舰上的联欢》,获全国学生文艺会演优秀奖;1956 年李炳荣创作的表现人民爱好和平愿望的版画《和平信息》,获全国第一届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但这个阶段业余创作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50年代后期,广州市的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有所提高,尤以反映革命传统和新旧社会生活对比的作品质量较好,如吴有恒创作的革命斗争题材的话剧《桃园堡》,广州市三轮车工会十分站粤剧组创作以手车工人参加广州大革命为题材的大型粤剧《血染红花岗》。该剧被广东省粤剧团改编,更名《红花岗》,作为该团的重点现代戏上演。还有市汽车公司工会文娱组创作以汽车司机解放前后不同遭遇为题材的粤剧《今歌昔泪》,该剧由市粤剧团加工提高后演出。

亲历历史

高校社团层出不穷

对于50多年前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创作环境,著名文艺评论家王仲生回忆说,当时,他大学快要毕业,那个时期中国的文艺界相当的热闹。

毛泽东在最高会议上发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示,宣布可以上街游行,可以罢市,可以公开发表言论。当时高校相当活跃,各种社团、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兴办起来,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致高校被誉为“自由化的空间”。各文艺界也竞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1958年大跃进,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来写诗”,赞颂“三面红旗”,当时全国各地出了很多农民诗人,他们的诗歌畅所欲言,来源于生活,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那时候各省都有自己的品牌农民诗人。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百花齐放”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1951年。当时,国内关于京剧问题的发展出现了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他主张京剧还是要,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