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粤剧《再世红梅记》将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上演香港站的最后一场。该演出由“任白慈善基金会”主办,香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白雪仙担任艺术总监,“任白”传人陈宝珠、梅雪诗主演,黄少飞、任冰儿、阮兆辉、廖国森等知名粤剧演员参演。据了解,继香港演出之后,该剧将于4月17日至22日移师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继续演出6场。
素有香港“粤剧五大名剧”之一美誉的《再世红梅记》,是由香港著名粤剧剧作家唐涤生于1959年改编自明代传奇剧本《红梅记》,特别为仙凤鸣粤剧团所撰写的新剧。当年该剧首演时,唐涤生在观戏期间因心脏病猝死,遂成珍贵遗作。同时,唐涤生的逝世亦影响了后来任剑辉和白雪仙(二人合称“任白”)一起退出舞台。记者了解到,此次《再世红梅记》重演,戏未上映已在香港引起轰动,每次预售票都火速告罄。此剧年初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11场,今次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再演11场。每晚座无虚席,受到一大批新旧戏迷的热烈追捧。
重演“任白”戏宝是最好的怀念
作为《再世红梅记》策划小组人员之一,“任白慈善基金会”负责人陈培伟介绍,此次选择重演《再世红梅记》,既是为了纪念香港一代粤剧名伶任剑辉逝世25周年及100岁冥寿,又是为了推动粤剧的发展。“以前逢上任剑辉先生逝世10周年、15周年、20周年时都有举行重要的纪念活动,比如举办纪念晚会、电影展等。在2006年为纪念‘任白’创办的仙凤鸣剧团成立50周年,也由两位徒弟重演其戏宝《帝女花》34场。而今年重演《再世红梅记》则是最重要的纪念活动。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演11场,每场是1500个票位;今次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又演11场,每场是1048个票位;接下来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的6场,则是每场1000个票位。”
陈培伟表示,重演“任白”的戏宝是对任剑辉最好的致敬。“《紫钗记》、《帝女花》、《蝶影红梨记》和《再世红梅记》等几部名剧都是任白的‘戏宝’。观众对这些戏都比较熟悉,对于《再世红梅记》,其中的折子戏《观柳还琴》和《折梅巧遇》更是粤剧团业余学习的剧目,但还从来没正式重演过全剧,因此这次重演后还会辑录成光碟,以供戏迷珍藏。”
上世纪1968、1969年演出后,任剑辉因健康问题告别艺坛,她和白雪仙仍不断指导栽培由其弟子龙剑笙、梅雪诗等组织的“雏凤鸣剧团”,直至将其扶持成为著名的长期粤剧班霸。“任白”对香港粤剧的革新和培养粤剧接班人,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迄今为止,任剑辉先生依然是香港历来最受欢迎且最有代表性的粤剧女文武生(能文能武的第一男主角),她反串扮相潇洒不凡,角色寸度把握极好,素有‘戏迷情人’的美誉。尤其是文戏,往往因男演员来演不够‘柔’,而女演员来演则不够‘刚’。在才子扮演上,男的如果演得过了头,就容易变得油头猥琐,女的过了头就容易显出浓重的脂粉味。所以,任剑辉先生的表演艺术一般不容易学得到。”陈培伟说。
白雪仙亲临现场观看指导
该剧另一位策划小组人员,“任白慈善基金会”负责人高王玉琼表示,今年重演《再世红梅记》是经过多时的筹谋,在决定主演时,原来是希望仍让“任白”爱徒龙剑笙和梅雪诗主演,但远居加拿大的龙剑笙以健康为由推辞后,再邀请任剑辉另一位爱徒陈宝珠出演。“早在去年4月就酝酿重演《再世红梅记》,经过多番策划,7月开始落实筹备。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确定演出场地很麻烦,在香港一定要提前一年多时间才申请到场地;其次,期间都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我们每一次排练的地方几乎都不一样,都是要自己想办法寻找的。每当找到一处合适的场地,就要带领大队人马过去,比如今天在柴湾排练,明天可能是在美孚,后天可能在红磡。”高王玉琼说,“排练场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没有场地或场地太小都不行。此外,演出请的是香港最好的乐队,由于其他地方也在找他们工作,所以常常很忙。为了配合他们,经常要打电话跟他们沟通时间。这次演员和工作人员共计150人,都要协调好各方时间,比较辛苦。”
在高王玉琼看来,重演“任白”的戏宝相当不容易。“众所周知,白雪仙先生是出名的要求严谨。她做事认真,敢于创新,无论是自己演戏,还是亲自指导徒弟,排出来的戏往往质量很高,这些自然成了演出票房的厚实保证。这次从筹备、排练到正式演出,白雪仙先生每场都亲自到场指导观看,直至结束。”高王玉琼介绍,此次全剧的舞台布景继续发挥“任白”仙凤鸣剧团的实景求真风格,配合时尚的灯光设计。“结合‘任白’的传统作风,舞台上的房屋摆饰皆是立体的,舞台也具有特备旋转功能。舞台的传统布幕是一般缝制的料子,但此剧的巨大布幕是到国外订做的,并且是结合了科学技术的特殊料子。”
“这次重演是全新定制,幕前幕后都尽可能请到业界最好的人士协助参与。但每一分钱都靠‘任白慈善基金会’自身掏出,自力更生。如果不是非常热爱粤剧,非常尊敬任剑辉、白雪仙二位先生,又何以能做到不赚钱,甚至要倒贴钱,还要如此劳心劳力呢!”高王玉琼说,“在香港,如此格局重演《帝女花》、《西楼错梦》、《再世红梅记》这些‘任白’戏宝,除了‘任白慈善基金’之外,我认为暂时还没有人能够做得到,因为其中所需资金太大了。也惟有如此,才可能呈现‘任白’要求的严谨粤剧艺术。”
成立“任白慈善基金会”支持粤剧
1989年11月29日任剑辉病逝,白雪仙为纪念挚友成立“任白慈善基金会”,支持广东传统戏曲的研究工作。当时首个筹款活动便是在1990年重新剪接“任白”最后合作粤剧电影《李后主》,作香港公开义映。“任剑辉先生一生对粤剧贡献良多,影响深远,自出道到退休,经历几十年,一直历久不衰,从未有走下坡的情况出现。及至退出艺坛之后,仍深受影迷及行内人士的敬爱,且与白雪仙先生致力于推动香港粤剧的发展,两人在香港伶影界的合作与情谊一直传为佳话。”陈培伟说。
陈培伟介绍,“任白慈善基金会”在获得善心人士的资金支持后,除了支持医疗、赈灾等项目,主要是在香港致力推广粤剧艺术教育。“第一,资助香港大学开展‘粤剧小豆苗——粤剧融合中学课程’,计划的培训课程包括‘剧本教学’和‘表演教学’两大部分,并资助中学生到剧场观赏粤剧演出,邀请名伶到校主持导赏讲座,安排学生进行戏棚粤剧文化的实地考察等;第二,我们也出版一些有科研作用的书籍,比如出版研究唐涤生剧本的论著,帮助人们欣赏粤剧;第三,在香港中文大学设立奖学金,帮助具备资格的学生研究粤剧;第四,任白慈善基金会还在2012年资助‘声辉粤剧推广协会’20万元,以推广儿童粤剧演出。还有每年任剑辉忌辰之日,会给八和退休老艺人利是以作慰助。总之,便是践行任剑辉先生‘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比如3月27日在香港演艺学院进行慈善首演,当晚收益将捐赠予香港演艺学院作为戏曲课程发展之用。”
在高王玉琼看来,香港的粤剧生态环境相当自由。“每个粤剧演员都可以说是自由身,在这一场演完之后有空就可以到另一场演出。只要做得好就有机会受雇演出,香港的粤剧团也不隶属于政府管理,可以说是自生自灭的。”她介绍,此次重演《再世红梅记》,也吸引了一些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有些演员其实还是学生,年纪只有二十岁左右。也有些演员是白天工作,他们傍晚5点下班后就赶到现场化妆。”
“粤剧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高度的艺术价值,但如何能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关注,令本土粤剧的优良传统得以承传,这都是值得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高王玉琼表示,年初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第一次上演时,由于该剧主演陈宝珠和梅雪诗两人是第一次合作长剧,当时颇为担心观众的反响。“但是第一场演出就好评如潮,接下来不断赢得观众口碑,很多人都在反映买不到票。对于这次重演,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想让一些从来没有在台上跟这些粤剧前辈合作过的年轻人有同台机会,对他们来说,这的确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在这么大的戏团,通过观看前辈认真的排练演出,学习粤剧名伶的身段、工架等,学习戏团的制度规矩,这在学校都是不可能学到的。因此,这次能够参与的年轻人都感到很高兴,懂得珍惜机会学习。”
“任白”传人陈宝珠(左)、梅雪诗(右)
《再世红梅记》演员谢幕,中为87岁的白雪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