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演员们在练习古典舞步。
<!--
每天下午4时40分,龙江华东小学就会进入“粤剧时刻”:一边是学校大门旁的通风广场,一群少男少女踢着腿张起手,有的甚至舞起刀枪,“笃笃笃,锵锵锵”,在“将军令”的伴奏下,扮花木兰、扮穆桂英、扮关云长;另一边是学校顶楼的多间音乐课室内,有孩子在学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功,为粤剧“走台”奠基础,有的在练唱腔,还有的在老师带领下,一起合唱《红棉赞》,“冲霄直上,傲向苍天”…… 老师在指导小演员训练。
这是一间以粤剧为特色教育的小学,全校学生都学粤剧,而且还得到家长的齐心支持。今年5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顺德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粤剧、曲艺类)”两块重量级牌匾均颁给了华东小学。 “粤剧唱风华,桃李满天下”,让我们走进华东小学,看看这群威水的小唱将。 粤剧迷家长建议成立粤剧班 为什么华东小学会全面引入粤剧教学?校长李耀宗告诉记者,这要追溯到华东小学的前身华西小学,“我们在合并前叫华西小学,位置在龙江传统的‘两龙文化’地区,有很多粤剧私伙局,很多家长就是私伙局的发烧友,他们当时建议学校可以进行粤剧特色教学。”李耀宗说道,建议是好建议,但粤剧是专业性很强的剧种,如何实施?这个建议得到顺德曲艺家协会主席李汉铨的支持,合作成立了华西小学粤剧社团,并由顺德曲艺家协会长期派驻师资任教,“有了专业人士的进入,我们学校终于开启了粤剧教学。”李耀宗说道。 2009年,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的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岭南地区首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华东小学的粤剧教学有了更加强大的底气,而龙江镇宣传文体办也开始加大对华东小学粤剧教学的支持,其中对于长期驻校的粤剧老师发放全额工资,“有了资金支持,我们请来了优秀的粤剧老师,教学质量越来越高。”李耀宗说道。 2013年2月,华西小学与仙塘小学合并为华东小学。为了使该特色项目能继续下去,确保龙江曲艺后继有人,龙江镇委镇政府从2013年至今,每年划拨近20万元扶持少年曲艺培训项目,继续建设特色教育学校。同时,顺德曲艺家协会继续与华东小学合作,成立粤剧戏曲社,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课。 现在上学日,每天都有专业的粤剧老师进行教学,而且其中多位老师还是屡屡获奖的粤剧“名角”,如阮顺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现任顺德区戏剧曲艺家协会音乐编导,参加2011年广州地区第二届广东音乐大赛,荣获优秀节目奖一等奖;参加2012年广州地区乐团展演暨第三届广东音乐大赛,获一等奖、金奖等;宋巧荣毕业于广东省湛江市戏剧艺术学校,在2015年第九届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中获得“优秀园丁奖”,2016年在广东省第七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等。 有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顺德曲艺家协会派驻专家的倾囊相授,华东小学的“粤剧舞台”越搭越大,学校的粤剧教学开始只是一个两个兴趣班,发展到基础班、提高班和尖子班的金字塔结构,最后还创新了由粤剧舞台动作做基础的“粤剧课间操”,全校学生都在学,每天都练习,这等于是全校进行“粤剧教育”了。 今年2月,华东小学更是将国家课程《音乐》与校本课程《粤剧》整合为《音乐与粤剧》,并编印校本读物《红豆生南国》、《小红豆入门》等,让粤剧作为必修课正式进入课堂。除了课程的逐步规范,华东小学在粤剧培训方面的师资也越来越雄厚,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彭炽权也加入其中,亲自教授孩子的基本做手、腰腿基本身段、唱功、做功、念功等戏曲基本功。 如此多名师荟萃一堂,粤剧教学也硕果累累,很多学生屡屡获奖,今年4月26日结束的由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梅花吐艳薪火传”第八届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系列活动中,华东小学粤剧团的孩子们力压全省60支参赛队伍,斩获集体类节目一等奖第一名,其中林可可同学喜获本次比赛个人奖项中的最高荣誉——“金花奖”。 李耀宗告诉记者,多年实践下来,发现粤剧教学对孩子们的帮助特别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增强自信,很多孩子学习粤剧后要登台表演,面对台下观众,一些内向怕事的孩子性格有所转变;二是加强了文化修养,很多粤剧唱词,比如《红棉赞》,有着很优美的中国诗词文化魅力,对语文学习也有帮助;第三就是吃苦训练,粤剧训练有时候一个动作要练习很多遍,很多女孩子还要练习“一字马”等高难度动作,孩子们认真练习,克服困难,也能磨炼坚韧的性格。 “想我花木兰,虽是农家女,田园勤耕织,月下惯谈兵……”11岁的林可可唱完这句,摆了一个非常专业的“粤剧pose”,还对记者说道:“我当时学粤剧,就被这句唱词吸引住了,我好喜欢花木兰,她是我的偶像,我也要做坚强的花木兰。” 林可可是最新“金花奖”得主,她学习戏曲的心,早在几岁时就已立下。“我是潮州人,小时候奶奶带我去看潮剧,我就深深喜欢上了,当时就下决心要学戏曲。”林可可说道,跟着父母来到顺德后,就读华东小学,知道学校有粤剧班,她马上就报了名。尽管当时她还是一张“粤剧白纸”,专业老师让她唱两句,竟然立刻被她的唱腔吸引,认为她天生是学习粤剧的好苗子。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爸爸却不同意,原来父亲希望她学家乡的潮剧,“但我喜欢粤剧,特别喜欢扮演花木兰,我自己坚持要学。”林可可说道。 于是,林可可开始了艰苦训练,刚排练时,连抓稳道具都做不到,老师让她先练习一个抓的固定动作,等动作稳了才拿道具,光这个动作就练了一周。而在练习一字马时,林可可无论怎样都压不下去。“我当时看到墙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字,觉得一定要坚持,于是就咬牙挺下去。”林可可说道:“之后才发觉,我坚持到眼泪掉下来都不知道。” 艰苦的训练终于换来成果,学校前往珠三角一个城市进行汇报表演,林可可是“当家花旦”,让她开心的是,父亲也到现场支持,最后她的表扬换来全场喝彩。 现在林可可获得全省大奖,她对自己的“粤剧未来”充满信心,“也许将来我会从事其他职业,但粤剧我一辈子也不会丢。”
粤剧特色教学硕果累累
获奖小选手林可可
学习粤剧磨练性格
获奖的虽然只是粤剧教学塔尖的少数优秀学生,但塔底大部分学生学粤剧有没有好处呢?
“我要做坚强的花木兰”
本稿件转载自广州日报,由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毅、陈枫拍摄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