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放学,路过中山公园,露天舞台正在上演粤剧。因为兴趣,也因为好奇,我驻足观看。

今晚的阵容比平时小得多:两位唱角穿的不是正式的戏服,只是一般的晚装;伴乐的人稀稀落落,人数只有往常的一半左右;灯光只有地面的两盏黄色的聚光灯和一支吊着的白炽光管;背后一张红绒布挂得不算整齐,仅能遮掩后台而已。

台下有不少观众,没有人对此说什么,都在听戏。

对于粤剧,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当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粤剧很是流行——大街小巷,人们或用收音机,或用录音机,一个个都在收听粤剧。我所知道的当时出名的粤剧演员有“红线女”、“新马师曾”。记得当时爸爸买了一些粤剧磁带,当中就有一个“红线女”主演的《山乡风云》和“新马师曾”主演的《胡不归》。这两出戏我当年是非常熟悉的,而今却只记得只言片语了。

两位主角唱得很认真,尽管水平并不很高。我比较喜欢听“平喉”,而“子喉”于我总觉得刺耳——可能一来因为“子喉”本来就不容易唱,二来因为唱角是业余的,并且已经上了年纪。唱“平喉”的伯伯和唱“子喉”的阿姨,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的样子。偶尔几句,连我这个“门外汉”都能听出阿姨唱走调了。不过,台下的公公婆婆倒不在意,依旧静静地听着。

在旁边伴乐的是五、六个伯伯,也同唱角一般的年龄。一个伯伯可能因为心急,还差点弄翻了乐谱。他们当中,为什么没有一个年轻人?我不由得想到几个星期之前,老板娘的生日宴会。老板娘是粤剧迷,宴会上请来了一队伴乐的师傅,全部是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手艺很好。可以推测,他们是专门做这个行当的。是不是因为关乎生活,所以更专业呢?于是,我似乎可以理解人民公园粤剧团的老人了。退休之后,因为兴趣而加入剧团,他们有的是对粤剧的纯粹的热忱。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将兴趣与职业结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我想宴会上那些专职伴乐的年轻人,是不是因为兴趣不在于此?而恰恰因为粤剧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剧团的老人仍然执著地,继续着自己不算很好但是很用心的表演。

粤剧资料补充:

粤剧原来的十大行当的唱腔被并归为大喉(又称左撤、霸腔,属男角唱腔)、平喉(男角唱腔)、子喉(女角唱腔)三大类。(jane)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